第十三章 荆楚称王(二)-《经典春秋》
第(3/3)页
所以到了周昭王时期,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因为周昭王看穿了楚国的狼子野心。周昭王要集中全力打击楚国。
历史记载了周昭王曾三次南下讨伐荆楚。可见周昭王灭楚的意志了。并且每次讨伐都是亲领大军南征,声势浩大。
周昭王第一次伐楚,是在公元前985年,也就是周昭王在位的第十六年。周昭王领军深入了荆楚一代,渡汉水时遇见“大兕(si)”,这是一种古代犀牛一类动物。但不是犀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板角。兕在古代被看做是神兽,象征着祥瑞之物。 周昭王此次讨伐一路顺利,只是没有形成与楚军大规模的战争。这也是因为楚军有意回避周昭王的精锐,而采取迂回避让的策略。所以尽管周昭王率大军驰骋于汗水之间,楚军却没有较大的损失。
周昭王第二次伐楚,是在公元前982年,也是周昭王在位的十九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讨伐楚国。这次大军渡汉水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冰雹大雨骤而起。渡江的将士惊恐万状,船在江心而失控,周昭王的精锐“西六师”大部分因为恶劣的天气而丧命于汉水。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楚兵仍没有失去一兵一卒,而周昭王的大军却损失惨重。
周昭王第三次伐楚,已经是五年之后的公元前977年。这一年,也是周昭王在位的最后一年。这次伐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实际上,周昭王连年对楚国的征伐,已经令楚国百姓厌恶至极。周昭王在当地征船想再渡汉水,以讨伐楚军。结果当地的造船人便有意祸害周昭王的大军。他们设计献给周昭王的是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所乘御船到了汗水中流,胶液船解,周昭王及随身重臣祭公一同淹没水中而崩。就是楚人起而抗周,楚国不战而胜,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周史中寥寥数字记述了周昭王一事:“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可见周王室对周昭王的一去不返的耻辱不想多说。
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然兴起,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周昭王伐楚及其溺水而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