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繻葛大战(一)-《经典春秋》


    第(2/3)页

    虢公忌父见周桓王主意已定,不容劝解,就改变口吻说:“大王说的是。而今,姬寤生假命讨伐他国,以犯天怒,大王讨伐他是有道理的。但大王贵为天子之身不宜亲自前往讨伐。我周王室完全可以檄令周边诸侯国联合征讨,让姬寤生谢罪天子。”

    周桓王听后脸色余怒未消,不容解释地说:“姬寤生欺朕不是一次两次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我大周尊严,从抢割春麦秋麦到假命讨伐,从不缴纳贡品到欺君罔上,朕历历在目。朕与他誓不两立!如不亲自除掉这个祸害,朕怎有颜面威仪天下。”

    “拍!”周桓王拍案而起,怒不可遏,身边大臣不好多嘴。

    于是周桓王令手下发令相邻诸侯国一同讨伐郑国,响应周桓王号令的只有蔡、卫、陈三国。周桓王拟定具体时间便开始了一同兴师伐郑的计划了。

    这时候,陈国刚刚发生内乱。原因是因为陈桓公去世,其弟公子妫佗要越俎代庖。

    妫佗在陈国兵权在握。见其兄陈桓公去世,自己便是陈国当朝之上说一不二的人了。按照周室礼仪,父薨子继。陈国国君理所当然是由世子妫免来继位的。所以陈国朝臣只等待由妫佗出面主持陈桓公丧礼的时候立世子妫免为陈国国君。

    只是这个时候,公子妫佗却产生了自立为君的念头。妫佗是个什么人呢?

    陈桓公一直对这个弟弟十分信任,把陈国兵权交给了他,在朝中也是因为拥有兵权,而不把其他人看在眼里。即便是这样,妫佗仍然心怀不满,同样是陈文公的儿子,他妫鲍就可以为君,而他妫佗却只能为臣。陈文公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十分用心,对妫鲍以文为主,自由学习君臣礼仪,掌管国事,而对妫佗却是以武为主,学习十八般武艺,锻炼其领兵打仗。所以陈国有出兵之事,多数让妫佗挂帅带兵出征。除了打仗,妫佗自然觉得自己无事可做。所以经常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经常是带着贴身随从去游猎,那种血刃猎物的刺激与快感给他很大的乐趣。

    公子佗一直对嫡庶长幼之礼不能苟同,在他的眼里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挥刀舞枪,就是厮杀征战,就是领兵打仗。这几点他都比他的兄长强,他看不惯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纤纤君子,而他的兄长就是这样的人,然而他却当了国君。

    这也不是父公偏心,只是长兄是世子,世子就是要继位,不管他又没有能力,不管其他兄弟如何比他强,都无济于事。在妫佗的生命中,有一种来自心底的压抑与愤懑只有在田间狩猎的时候才可以直抒胸臆,那种大刀阔斧的杀戮,那种直面血腥的场景,让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力量,让他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敞亮。所以在他兄长执政期间,除了需要时带兵征战,就像他平时屠戮野兽一样去战场杀人,他毫无心情去关心国事政治。

    眼下陈桓公驾崩,让这个从来不思量国事的妫佗有了心动,他不能如此过上一辈子,一定要把自己曾羡慕而得不到的君位握在自己的手里。然而眼下朝中大臣都在看自己的眼睛行事了。如何才能把君位夺在手里呢?妫佗吧目光盯上了世子妫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