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v8用的还是冲压一次成型,工整板实,平平无奇。 而里想的这条骨架,用秭小伟看到的形容就是,用粗细不同的不锈钢方管,像焊阳台防盗网似的拼凑焊接了个架子! 艾拉的工程师和技师们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已经算省的了,有两家国产车型,这种中控台框架用的铝合金铸造件,那才是最贵的,而且省材料也就罢了,这是手工焊接的吗?” 在这个除非大拆掉整个挡风玻璃中控台才会露出来的骨架上,手工作坊级别的焊接工艺让大家都不敢相信,近五十万的车这么搞? 堆焊简直触目惊心,不锈钢片就跟空调支架似的附焊在主架上还有虚漏,短截的不锈钢方管上不规则程度简直像在开玩笑。 现在都是尽可能自动机械化作业,能一次成型的就尽量用热压工艺,然后要焊接都尽量用工业机器人哒哒哒的按照固定程序焊接。 保证每辆车的焊接程度、焊接效果都一模一样。 这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基本要求。 哪有这么玩儿的。 “真就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就这么糊弄?”秭小伟一边嘟哝,一边把自己钻进去。 在没有座椅的前排比划感受:“这玩意儿在撞击的时候受力大吗?要求高强度吗?” 工程师们围着:“倒也不用最高强度,普通强度就行,难道这玩意儿是为了撞击的时候主动散断开?” 秭小伟看他们在自己腰间这么比划,突然觉得胯间发凉! 这尼玛要是怼到什么,不是直接把这条单薄的骨架戳腰上么。 还带着钢片和钢管的狼牙棒? 赶紧跳下来:“这车是用的以前江州云帆汽车的生产资质吧?” 既然在做汽车销售主播,还创下几百亿的业绩了,秭小伟肯定还是了解过。 汽车生产资质非常难以获取。 除了江安这些国企天然具备,其他民营车企其实寥寥无几。 包括长江汽车都经历过生产轿车,然后被资质政策调整撵出民用市场,不得不去造当年不需要轿车资质的皮卡,然后又从皮卡迂回到suv,最后做大做强了才获得轿车资质。 所以造轿车一直都是老常的心结,他可以说是被逼着离开家用轿车主流市场,然后打出天地才重新杀回来。 怪不得他对政策有种本能的抵触。 然后新势力造车基本都是借用、租用、买壳用几个民营车企的资质来完成。 工程师们也证实了:“对,云帆的资质,然后云帆在华东的总装厂作为生产基地。” 秭小伟恍然:“不知道你们见过云帆汽车的质量没,作为江州人我见过,这种质量工艺水平很常见……原来吹得天上地下的新势力,骨子里是这样啊。” 这的确就是他很早就说过的区别,新势力造车在怎么卖,卖什么车这些环节做得很棒,但在造车这个最基本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 他们挂靠买壳的这些车企资质也基本都是前些年打了败仗的市场失意者。 质量不能跟各种老牌车企比。 但老车企的造车思维又很难改变过来,做出来的车总是跟不上潮流。 秭小伟徐徐点头的刚要说什么,心里忽然冒出来个灵魂拷问! 这事儿要用来攻击对方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