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弘壁看向朱棣。 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 其实也是想打消朱棣北伐的心思。 因为,劳民伤财,徒耗国力,没有必要! 朱棣是个战争狂热分子。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朱棣得位不正。 无论他怎么篡改史书,无论他如何文过饰非,后世子孙也会知道,他朱棣是靠靖难之役,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 朱棣就好比李唐王朝的李世民,一个抢了大哥的皇位,一个抢了侄子的龙椅,一样得位不正。 所以他们都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天命所归,通过卓越的政绩,为自己即位取得合法性,让世人认可。 那么,对于一个帝王的评价,最看重的标准,便是文治武功! 文治方面,朱棣疏浚大运河,掏空国库修永乐大典;至于武功,五征漠北,郡县安南,七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东掌女真,西握吐番,南统交趾,北御蒙古,幅员辽阔,在位二十二年,开创了永乐盛世,奠定明朝基业,公认为明朝开创于太祖朱元璋,成就于朱棣,历史评价,远迈汉唐,百王所莫并也。 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都是得位不正,却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千古一帝! 可是问题在于,朱棣五征漠北,意义确实不大啊! 第一次是永乐八年,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第二次是永乐十二年,明军在忽兰忽失温击败据险而守的瓦剌首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朱棣大胜诏告天下。 前二次北征意义重大,打残了鞑靼部落,又打废了瓦剌部落,巩固大明朝的边防、打击蒙古残余势力,对于稳定北方边境的局势,是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可是后面三次,纯粹就是无用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