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些唯恐自家产业被收税,强烈抵制外人介入自己家族产业的人,终究是百姓中的极少数。 诋毁天启、王宏宇和朝廷的舆论渐渐败下阵来,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传播。 可是他们背后很有钱。 富商与官员的家底真的很厚,所以在他们内部圈子里,诋毁依旧不停,较量进入了新的阶段。 王宏宇沿大运河南下,路上见了一个年轻人。 「你叫孙传庭?」 「回定远侯,在下正是万历四十六年进士、商丘知县孙传庭。」 王宏宇看着面前的孙传庭,只见他面容祥和、经常挂着笑容,可是细细一看眉宇间带有一种凌厉之气,眼睛虽小却目光深邃。 这就是农民军惧怕的阎王、官场中软硬不吃的硬骨头、历史上大明最后的希望孙传庭啊...... 「听说你已卸任,要到京城述职?」 「正是。」 「韩总督跟我说过,你虽是县令,但是颇有杀敌立功的志向,在对付山东白莲叛军时,做出贡献。既如此,未来应当出将入相。」 王宏宇知道像孙传庭这种人,呆在官场混那就浪费了,到地方上做事、不怕得罪人又能做出成果,这才是他的优势。 孙传庭认真回道:「这是在下该做的事,我反倒是有个问题想问定远侯。」 王宏宇微微一怔,这个孙传庭还真是比较直,怪不得会官场混不下去,回到 故乡好多年。后来出名以后,大明官场也是许多人喜欢洪承畴,却大多不喜欢孙传庭呢。 「但讲无妨。」 「辽东建奴近在迟尺,占领的辽东有我许多百姓。定远侯却要大费力气,去对付倭国和尼德兰,就算有后勤的原因,这也有点舍近求远了吧?」 孙传庭在提问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毫不隐瞒他对王宏宇先南后北的质疑。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看出我对后勤的考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 「定远侯没回答,要先反问卑职吗?」 「哈哈哈~」王宏宇反而觉得跟孙传庭交流,比跟其他许多文官交流方便多了。 「我不是反问,而是通过这个问题,给你点拨先南后北的道理,看看你怎么思考和应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