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巨浪一型成功了?”杨卫平极为意外地睁大眼睛。眼巴巴地望着柴树帆急切地问道:“柴老,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这么天大的喜事,我哪能跟你杨主任开玩笑呢!”柴树帆笑吟吟地点头答道:“成功了!昨天晚上十点半,咱们第一枚巨浪一型潜射导弹,在031型弹道导弹潜艇上试射成功了!” 尽管这次试射是在031型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进行的,而非核潜艇,但杨卫平还是感到了莫名的激动和兴奋。 因为。这款巨浪一型,并非华夏上一世的那款巨浪一型,而是采用了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巨浪二型设计理念。 不得不说,ws6h1核心机的成功,对我国发动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在ws6h1核心机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开发出了ws10大推力太行发动机,ws9中推力秦岭发动机,ws12小推力泰山发动机,wz**马力涡轴发动机,ws8高涵道比大推力昆仑发动机,而且还对rq79系列燃气轮机、zq79系列蒸汽轮机、gth79系列固体火箭发动机、yth79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成功研发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正是有了gth79系列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成功应用,c802鹰击反舰导弹,pl系列近、中、远距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才拥有了不输国外一流导弹的强劲马力。 我国的第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诞生于1966年10月,直径1340mm。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潜对地弹道导弹“巨浪-1”的研制工作随即展开。 十年动乱期间,巨浪一型导弹的研究工作并没有中断。 然而,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我国年轻的固体弹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这样难题,即算是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也没有难得住从来都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华夏人! 以控制系统专家黄伟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的巨浪研发攻关队伍,历时近十年,为巨浪一型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杨卫平上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后,早就从杨大科学家手里取得真经的钱老,借鉴了ws6h1核心机的成熟技术,在我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突破。 鉴于我国当前已经成功应用了大量新型高温、高强航天材料,加上钱老等一批航天专家成功研制出来的gth79系列固体火箭发动机和yth79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杨卫平给黄伟禄总设计师提供了一份全新的潜地导弹设计方案,采用当前国际前所未有的一级固体二级液体相结合结构,以及自由入轨的设计理念,推翻了原有的巨浪一型设计方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