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七 江风欲起-《三国之帝国崛起》
第(2/3)页
“什么办法?快快讲来。”
“其实佛教对于陛下的统治而言,是很有好处的。他们可以让百姓顺服,让他们不争,他们将往生,就是来生。今生是百姓就是百姓,只有来生才能争了。这样陛下统治的百姓就不会造反,会顺从皇帝的统治。可惜这些都不是陛下您想要的。”
“哼,朕要的不是这样的子民,这是一群绵羊。朕要的是子民是雄狮,是虎狼。我们炎黄子孙是知礼的,但是却不能愚昧,要不断的进取,这才是朕想要的帝国。消磨了血性与骨气,那是对炎黄子孙的灾难。”
“呵呵,陛下,佛教在鼓动人心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只要您因势利导,可以让佛教变化成为您想要的样子,那么以后佛教的传承会将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你的意思是让朕象对待儒学一样让佛教去变革?”
“不错,不但要让佛家变革,还要找出一些宗教来与佛教对抗,有了比较才会发展嘛。”
看着贾诩贼笑的样子,嬴啸也笑了。在开百家之后,嬴啸又让孔融主持儒家的变革。现在地儒家已经成为了符合嬴啸心意的儒学。现在的儒生的定义是文武双全,若是只能引经据典,滔滔辩论,那么你还不够格,还要有武艺,剑术,兵法,都要会,这样你才是个合格的儒生。
而儒生已经不能仅仅去读儒家的籍了,在经过筛选。百家之中对于民生有利的籍都被嬴啸放开了,让大家去读。
例如农家的《神农》《五谷论》;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墨家的《墨子》《墨家后学》;名家地《公孙龙》等等…………
更是将法家的《韩非子》与《商君》;兵家的《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大大的提倡了起来。与儒家地《论语》《孟子》以及孔融最新编撰的《文举》一同列为学宫中人必读之。
可以说在这种教育体系下,从学宫出来的已经不单单是文士了,这些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可以在需要的时间穿上兵甲,变成最合格的士兵将帅。
而学宫中最经典地,也是最主要地,被嬴啸强行定为《文帝录》,这本是陈琳起草,记录嬴啸他老爹一生言行语录的籍。当然某些例如年月。文帝手持竹仗。追打亲子之类的被删除…………
听到了贾诩的办法,嬴啸也一脸正气的说到:“不错,大秦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类思想、宗教的国家,不过嘛,这些都要符合朕地要求,嘿嘿。”
“陛下圣明。”
“对了。文和,有人选了吗?对于佛家的领袖人物,你要选定一个人,听从朕的意志的佛家领袖。”
“还在发展之中,不过关于这个陛下不必费心,陛下说是谁那就是谁了。”
嬴啸点点头:“至于其他宗教,朕也抱着自己传教的态度,但是若是反抗朕,危害到帝国的。朕也绝对不会手软的。将这个消息传达给所有宗教。”
“是。”
“你去吧。尽量让荆州门阀和江东门阀归顺。若是不从,以后朕的士兵会去他们讲道理的…………”
刚刚开春。嬴啸却是加紧筹备,为了这场战争他储备了好几年,现在各方面更是在加紧。就综合实力而言,这是一场必胜之战,但是战争会发生地意外太多了,谁也说不清楚,只能将准备工作做地充足在充足。
召来田丰,嬴啸问了起来:“元皓,现在的国库地储备能支持朕进行多长时间的大战?”
“那要看陛下的决心了。”
“朕准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的六万正规军也将出动一半。在加上横海舰队八万将士以及长江舰队五万人。”
田丰计算了一下:“启禀陛下,若是从宽算,可以支持三年;若是从紧算,只有一年。”
“算上今年秋收后的粮食和税收呢?”
“今年的收成如何还说不好,这大军的消耗是惊人的啊”
“既然如此,朕需要在一年内结束。这一年,全国的力量都需要集中到朕的统一之战上。”
“明白了,陛下这次是要倾全国之力啊。”
“不错,现在草原人刚刚被朕重创,暂时无力南下。这是天赐良机,中原分裂的太久了,朕需要加快他的统一步伐了,帝国之外,还有无数强大的敌人。朕等不起,帝国等不起啊。”
“臣明白,臣必将与诸臣一起全力为陛下效力。”
田丰也明白,嬴啸是要快速统一天下,草原上各族人可都不是善茬,现在虽然被打的伤了元气,但是一旦恢复了,又会进犯中原的。
这个时候南下是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嬴啸也提前发动了统一战争。就是统一之后需要在花一些力气去整治荆州,江东两地的门阀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