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一帆风顺开花结果-《红楼多娇》


    第(3/3)页

    宋夫人和尚书大人一商量,索性直接搬到小儿子这边来住。房子都是现成的,她每日跟在岫烟身边,就算一点忙也帮不上,究竟安心。宋濂略觉得有些大张旗鼓,可想抱孙子的念头究竟占了上风。

    正德等扶灵归来之后,后宫之中的格局渐渐有了明确建立,薛宝钗没了皇后压制,一跃成了嫔,封号更是压了薛宝琴一头,孝宗亲赐了一个贤字。

    想当年,孝宗的祖母就是凭借这个贤字成了后来的中宫之主。

    宫中没有儿子却受封为嫔的寥寥可数,薛宝钗当仁不让,成了力压群芳的翘楚。

    唯独可惜的是薛宝钗没有儿子。宫中情况明朗,朝堂上却风起云涌,二皇子、三皇子身兼重任,为夺孝宗重视,兄弟俩拼了命的奔赴在事业上。尤其是二皇子李靖,处事荣辱不惊,进退得宜,与太上皇当年最为肖似。朝中一些中坚力量逐渐发现这一点,希望孝宗能立二皇子为太子,稳定朝纲。

    也有一些人出声反驳,便如程子墨、宋濂等。前者是朝中的新贵,在忠义亲王谋反未果的时候,程子墨在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宋濂是邢家的姻亲,也不愿意看见正德的努力付诸东流。

    一时间围绕东宫立主的事情吵闹的沸沸扬扬。

    过大家还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议论,现如今皇后仙逝,嫡出的皇子做了亡魂,这种遮羞的面纱索性都抛掉,东宫立储直接被摆在明面儿上商讨。

    二皇子的支持者最多,但多而不精,正德的拥护者权利最重,诸如程子墨、宋濂,三皇子一门心思笼络文人,广开书馆著书立说。三方人马各显其能,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游弋。连宋嫔这样口是心非的,也更抓紧了对儿子的训导,心心念念盼着让六皇子早日加入夺储的大军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