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张汤的拖字诀-《西汉万户侯》


    第(2/3)页

    此时的贾青尚且不知道自己得罪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汤可不是什么善茬,而且他的心胸也不宽广,若是贾青日后一旦有事情犯到张汤的手里,那恐怕就呵呵了!

    历史之上河东郡人李文曾与张汤有隔阂,不久担任御史中丞。

    为了泄愤,多次在上奏的文书中寻找对张汤不利的证据,都没有得逞。

    张汤有个心爱的属吏名鲁谒居,知道张汤对李文不满,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图谋不轨的奸邪之事。

    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处以死罪,实际上张汤心里明白此事是鲁谒居所为。

    然而当汉武帝问起这件事说:“变事从迹安起?(告发李文图谋不轨的事是怎么引起的?)”

    张汤假装吃惊的地说:“此殆文故人怨之。(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看着仍然茫然不知的贾青,晁补之在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道日后还是帮帮他吧!

    谁让自己的大侄子混的连秦桧和王安石都不如呢,帮手都没几个。

    张汤组织了一下语言,慢吞吞的说道:“其实此事究竟如何定性处理,就如同当年晁大夫开凿庙墙之事一般,在上不在下。”

    此话一出,贾青眼中一亮,这个张汤身为一个小吏,竟然能有这般见识实在是不简单啊!

    古代可不如现代一般,通信资讯都十分的发达,各种家国大事都能知晓,纵然是一个吃瓜群众都能点评一下江山社稷,发表一下真知灼见。

    古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十分缓慢,还有格局的局限性,所以刘玄德遇到诸葛孔明的隆中对惊若天人,奉若神明。

    若是刘玄德碰见现代能侃大山的吃瓜群众,恐怕同见到诸葛亮的表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晁补之始终知晓,不能用今人的目光去看古人,因为那样不太辩证,更不具备科学性,容易使他陷入盲目的自大当中。

    否则他很有可能重蹈非常疑似穿越众的王莽的覆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