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君臣盟坛受戮(一)-《经典春秋》
第(2/3)页
自从策划杀了鲁桓公后,国内沸沸扬扬、议论纷纷,都说他这个国君无道,干了丧天害理的事,必有报应。齐襄公听到这些也有自愧更有无名怒火,想做点正事以平息国内舆论。
那么他齐国国君该做什么事情呢?齐襄公想:“郑国有高渠弥拭君,卫国有姬朔被逐留齐,两件都是大题目,但卫国立公子黔牟却是周王室之婿,方娶王姬,可谓连襟一场,即刻伐卫便与黔牟作对,又有些与情于理不好交代。不如先讨伐郑国的弑君罪,诸侯必然畏服。但转念一想,举兵伐郑胜负难算啊” 思来想去,就有一招儿在脑子里闪过。
其实在郑国高渠弥弑君一事一直就被蒙蔽了。郑国百姓光知道是有人暗箭射杀了郑昭公,却不知道这个射出暗箭的人是谁。那么齐襄公怎么就知道是高渠弥暗杀了郑昭公呢?
这还要从那个跟随郑昭公,负责贴身保卫的军吏说起。
那天这个军吏向祭足汇报了那个飞毛腿所见所闻。向祭足公开了暗杀郑昭公的刽子手信息。实指望祭足能出面做主,对高渠弥正法以报郑昭公的仇。却被祭足给黑下了这个信息。因为祭足敏感到弑君的背后,还是公族之间的政权问题。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不仅难为郑昭公报仇,即便报了这个仇,自己也将卷进公族为夺君位恶战的旋涡。不过祭足还是多了一个心眼,让这个军吏带着一干人赶紧逃离郑国这个是非之地。祭足与军吏耳语的话,就是让他逃往齐国,并向齐国透露高渠弥暗箭射杀郑昭公的事实。
于是这个军吏在朝堂上做了证词之后,便逃出了郑国。几个军吏一直逃到齐国,并要求面见齐襄公,想齐襄公述说了高渠弥射杀郑昭公的原委。这一幕就这样刻入了齐襄公的心底。齐襄公留下了几个军士充入自己的卫士之中,也好留作以后来当面指正。
2.
这一天,齐襄公想好了一计,叫人草拟国书一封,派使臣赶赴郑国致书姬亹。约姬亹到首止两国相会为盟。首止是齐国东南的一个城邑,也是郑国君臣能进入齐国的最近之地。
郑国姬亹继位刚刚半年。成为一国国君以来,一直苦于内有姬突在栎邑想复辟朝政,外有强宋及蔡国、陈国为敌,可谓是内忧外患,无法摆脱其难受的局面。收到齐襄公的国书大喜过望。心想:有齐国国君与我郑国会盟交往,郑国就不会再怕宋国和几个周边小国了。如能得到齐襄公的支持,扫平姬突也是很容易的事。如能背靠齐国自己的朝政岂不是安如泰山了吗!
想到这里,便招高渠弥、祭足同往首止与齐襄公会盟。
祭足立即满脸苦相,说话有气无力:“国君不知,臣近日上吐下泻,浑身无力,难以长途颠簸跟随,望请国君海涵。”
高渠弥说:“既然祭足大人有病在身,姑且留守都城,以防姬突造事。”
姬亹点头称应允。
“那就拜托大人固守都城,以防不测。”
祭足感恩不尽。
大臣原繁在殿堂目睹了祭足的一番表演。进殿时生龙活虎一般,听到去齐国与齐襄公会盟,立刻就愁眉苦脸装病,心里自然有疑虑。见证了祭足推迟不随国君的整个过程的原繁下殿时靠近祭足,他想问个根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