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淇河悲歌-《经典春秋》


    第(2/3)页

    急子发现母亲自缢而死,知道是宣姜暗中使坏,父亲不明真相错怪母亲的原因。心中充满愤懑。

    不过这个急子虽然心里怨恨父亲更怨恨宣姜,却又不敢多说话。在宫中从此形影孤单,只是日日思念母亲悲痛难过。

    宣姜明白,夷姜之死,罪在自己,急子一定会心里忌恨,有朝一日急子真的继位,她宣姜必死无疑。想到这里那种阴狠以达到极致了。

    急子不死,我母子性命不保。宣姜心里这样想,就决定尽快催促卫宣公对急子下毒手。

    宣姜和姬朔就趁机连续对卫宣公屡进谗言,说急子暗地里要为夷姜报仇,说急子暗地里谩骂父公无情无德,说急子发誓即位后先杀了宣姜……等等。以急子在威胁自己的性命为由跟卫宣公闹死闹活,非置之于死地不可。

    卫宣公终于敌不过母子二人的攻势,只好答应借他人之手杀了急子,并且让他死在路上,不要死在国内。

    姬朔得知父公答应杀急子,就自告奋勇,让父亲把这事交给自己来办。

    卫宣公怀疑地看着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姬朔。

    姬朔知道父亲对自己办事能力还有怀疑,就说:“父公做事缜密,孩儿知道这是我们家事,不可以让外人知道。请父公放心,孩儿会万分小心动用自己的心腹来做,从头至尾不会泄露半点风声。”

    姬朔凑近卫宣公,将自己与母亲宣姜研究出来的方案一一细说给卫宣公,卫宣公发现这个姬朔还真是有手段。于是便按照姬朔的谋划,去交代急子去齐国完成使命。从而让急子走进死亡的圈套。

    2.

    这一天,急子领命要带队去齐国。

    十几只船一起停泊在淇河岸边。按照卫宣公的要求,急子领头的船要插上白旗。急子并不知道这是阴谋。

    接下君命的那个晚上,姬寿悄悄地来找急子,对急子说:“此次去齐凶险,兄不可复命。不如投奔他国,寻一条生路。”接着姬寿向急子说出了姬朔和母亲商议的秘密,那就是在半路上劫杀急子。姬寿说:“哥哥此一行必然经过莘野。他们已经在那里设定埋伏,哥哥若复命,必然是万劫不复。”

    但急子并没有为此犹豫。

    “即为人子,孝是大节;而从命方为孝,哪有不复命之礼。既然父亲欲舍其子,我又能去哪里呢?”急子早已心灰意冷,尤其是母亲死后,见父公与宣姜一步步紧逼自己,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此一行要向世人阐释自己的坦荡与无所顾忌的情怀。半天急子安抚姬寿说:“好在,如果哥哥去了,尚有仁弟在世,有朝一日可以为哥哥说明冤情。”

    姬寿抱头痛哭,他为这个愚钝而晓大义的兄长而难过。

    姬寿不想让一个正直善良的兄长被谋害。于是这个夜里,他百般劝阻急子,放弃领命,自顾逃生,只是急子只认父命不能违,不可以因为怕死而不从命。

    姬寿深深理解这个急子的固执原因。虽然生活在同样的家庭,但是他对母亲在急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刁难与无理深恶痛绝。尤其当宣姜与姬朔动了杀急子之心后,他不仅对母亲、弟弟以及父亲都有发自内心的一种厌恶与愤恨。在他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他对卫国大局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他知道急子之死,随之而来的是姬朔与自己的较量,不达到目的姬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哥哥的深明大义必定永垂青史。”

    姬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这个急子哥哥是一个仁义的化身,他此一去必死无疑。到时候父公立我为嗣(sì),我怎么能在人间留得清白,去做这个世子。既然子不可以无父,弟不可以无兄,我何不替兄赴死,到那时候急子可以不死,父公得知我死了,如能醒悟自己,保住急子之位,自己死的非常值得。

    于是姬寿就命身边人弄了些酒菜,说是与兄饯别。两人心里都知道那是生死之别。所以急子没有推迟。

    姬寿斟满一樽酒,泪水已经滴进了酒里。

    “既然兄不违父命,此一别将是你我永久别离。弟很痛心,弟实不愿失去仁人志士一样的好哥哥。此一樽当是弟弟的践行酒。”

    急子接过酒樽口中说了一句“谢仁弟送行”便一饮而尽。

    姬寿便又斟满一樽。

    急子见状,赶紧推辞说:“哥哥要赶路,不可以多喝。”

    姬寿蔓延泪水又把泪水洒进酒樽中,对急子说:“此酒已经不是醇酒了。”

    “弟弟的真情在酒中,就让弟弟的真情伴我。”

    急子立刻接过了酒樽,又是一饮而尽。

    姬寿便斟满第三樽酒。急子忙按住姬寿的手说:“好弟弟,哥哥有事在身,万万不能再喝了。”

    姬寿便给自己也斟满一樽,与急子碰杯。

    急子无奈只好又饮下这樽酒。

    兄弟两人都知道这是生死之别,是人间与地狱的擦肩。姬寿自由自己的打算,他想着自己与姬寿相处的日日夜夜,就要给急子唱上一段,急子听后更是悲痛难忍。当姬寿再敬酒,急子也忘记了推脱。

    他们兄弟二人就这样哭着唱着,他们笑着痛着。不过姬寿多了一个心眼,他自称自己酒量不足,让急子多喝,快到天亮的时候,急子已经烂醉如泥。

    姬寿仍然清醒,他扛起白旗,自己到了码头,说父公临时有变,由姬寿替代急子前往,于是船队开拔。这个姬寿要用自己命来换仁兄的命,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父公的觉醒,来警示母亲不要再做恶,来昭示弟弟人生宁为大仁大义而去,不为贪图权力享乐富贵而活。

    淇河之上那个小舟上白旗招摇。洁白而迎风飞扬,像一朵圣莲花绽放在河面。那分明是姬寿那净化了的灵魂象征。几十个船只跟随其后,船上的人们还不明白那个白旗就是走向死亡的标志,也昭示着姬寿的灵魂走向天堂。

    急子从醉酒中忽然醒来,发现身边的白旗不见了,赶紧起身,就有姬寿留下的身边人传达姬寿的话:“急子的事情有姬寿做了,不劳他了,让他好生活着。”而且还将姬寿留下的字条转交给急子。

    急子展开来看见有八个大字:

    弟已代行,望兄速避!

    急子立刻泣不成声,他嚎啕、哽咽着、喊叫着:“寿子——我的好兄弟,你不能那样,你还年轻,要死也不能让你去死啊!呜呜——”

    急子忙叫来快船,下水追赶,急子远远望见那个挂着白旗的船,恨不能一下子赶到船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这个好弟弟。

    然而一切都已经迟了。那个挂着白旗的船只渐渐靠岸了,急子喊破喉咙也是枉然。小船到达了指定地点莘野,岸上被姬朔调教的那些刽子手,早已磨快了长刀短剑迎接姬寿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