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大混战(一)-《经典春秋》


    第(2/3)页

    这就是齐釐公要卫国参战,已经成为齐釐公女婿的卫宣公不得不百依百顺的原因。于是卫宣公调兵遣将,派出二百兵车,步卒五千增援齐国伐纪。

    2.

    齐釐公想趁鲁、郑二国与宋国矛盾激化引起战争使鲁国顾不上纪国之机,出其不意灭掉纪国。此时的齐釐公运筹帷幄,蓄势多年的力量一呼而出。

    齐国联合卫国、燕国向东发出五路大军,齐釐公气势磅礴他要横扫纪国,并要一口气灭了纪国。

    这五路大军分别是由齐僖公为主帅、公子姜彭生、连称为副将的第一主路大军;以世子姜诸儿为主将、高傒为副将的的二路大军;以公孙戴仲为主将、燕国将领为副将的三路大军;以公孙无知为主将、卫国将领为副将的四路大军;以公子姜纠为主将,有管仲、召忽为辅佐的五路大军。齐头并进,杀向纪国。

    五路大军约好从纪国西部的齐国领地南北一字型向东推进进杀入纪国,并决定在纪国都城聚首,五路大军将在纪国都城攻城灭纪。从占领边城到攻破纪都,齐釐公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下大决心,在鲁国来不及顾忌纪国的时候,他要一举灭掉纪国,从此在版图上让纪国消亡。

    五路大军除了齐釐公的主路大军之外,四路大军各自攻打纪国边境城邑。而齐釐公的主路大军伺机而行。

    五路大军十分顺畅,分别攻下纪国四个边境城邑,而齐釐公的主路人马却马不停蹄直奔纪都。

    就在齐釐公的一路大军所向披靡杀到纪国都城的时候。有人来报说:鲁桓公率鲁军来救纪国。接到这个消息,让齐釐公心头一震,这个鲁桓公在宋国作战尤酣,怎么忽然就掉头来救纪国,即便如此又怎么会这么快就赶到了纪国啊!

    就在齐釐公尚在迟疑的时候。接着又有人来报说:郑厉公率郑军来救纪国。

    齐釐公倒吸一口凉气啊。难道这鲁、郑联军真的放弃了宋国来救纪国。这的确是齐釐公未曾想到的。齐釐公眼看着纪都城池,闭门严守,如何挑战都闭不出户。齐釐公必须做长期打算了,赶紧后退三十里安营扎寨,一方面等待其他四路大军汇集,一方面整顿人马准备迎战鲁、郑、纪联军,心里说这可是一场恶战!

    齐釐公还有趁鲁国、郑国大军未到,齐国先攻城的想法。如果能在纪国救援兵力未到达拿下纪国,即便鲁桓公赶到了,也无可奈何了。然而不管如何挑战,纪国就是坚守城门,并不应战,只等待援兵。

    以纪武侯为国君的纪国朝廷上下,一直是恐惧齐国。

    齐国就像盘卧在纪国身边的一条巨蟒、一只猛虎,随时都可能向自己扑来,要了自己的性命一般。这种恐惧从君到臣以至到黎民百姓。所以纪武侯一直不敢松懈对齐国的监控。甚至在临淄都派有谍报人员,时时刻刻把齐国的动静传回纪国。

    当齐国调动五路大军还从临淄出发的时候,信息已经传到了纪国。

    不管那个姜太公两个儿子建立齐国、纪国的传说是真是伪,在齐哀公之前,两国还是相安无事的。以兄弟家族相处,自相和睦,延续数百年之多。周初的几十年间,由于齐国、纪国联手发展,掌控着盐业和海产品,经济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所以纪国和齐国一样也算是大国。在西周和春秋早期,东方的齐、鲁、纪,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在周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齐国和纪国,基本是旗鼓相当,而且在某些时间段,纪国比齐国还显得更为强势。在齐庄公时期,纪国远征夷国等他国获得多方战绩和收获,显示了纪国在中原也具有强国荣誉。纪国鼎盛时期,曾经进攻齐国,齐国国君防范,甚至被迫迁都。而纪国在姜季侯时代由于把女儿嫁给了周懿王,更是有恃无恐,成为当时不可一世的诸侯。曾率领其四兄弟北进,占领了郱,邾、郚、鄑四国领地。3年后,其少弟又占领了郁国。兄弟五人分兵把守,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以逾越的防线。然而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非昔比,大敌当前,纪武侯当如何退敌呢?

    这次齐釐公亲自率领五路大军杀气腾腾,大有灭纪的气势。纪国朝廷之内又是噪声不断。总体上纪国朝中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纪武侯为主的拒敌的力战派,主张高垒城墙、备足兵器、以纪都为依托准备大战;一是以叔姬为主的谈和投降派,主张放弃抵抗、草拟降书、准备投降。直到兵临城下,两派仍争执不下。

    纪武侯邹着眉头向老臣叔父姜寮求计。

    纪武侯的叔父姜寮是纪国朝中最老的重臣,这老臣捋着胡须手在微微颤抖,声音也显得十分苍老。他说:“听说当年先祖姜季率领几个兄弟赶走齐国人,征服四国,扩大了纪国版图,临终留给后人治国方略都藏于金壶之中,只是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发现金壶丹书所藏何处啊!”

    纪武侯叹了口气,心想如果纪国朝中都是这样的大臣,纪国灭国那一天也就快要到来了。

    大敌当前,纪武侯还是旗帜鲜明地主张抗齐,与齐军决一死战。

    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赶紧通报鲁桓公,无论怎么样都希望他出兵相助;第二就是放弃边境死保纪都。所以纪武侯将边境的主要力量都调到纪都,高垒城墙,准备固守城池,与齐军抵抗到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