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周地纳英才(三)-《经典春秋》


    第(2/3)页

    管仲站起身来,向大将军瑕叔盈抱拳拱手说:“大将军,管仲自幼听说大将军战功赫赫、闻名遐迩、做事磊落、秉公而断,莫不佩服。管仲对大将军为人处事五体投地。所以敢与大将军面前陈述罪臣鲍叔牙之功过。”

    瑕叔盈被管仲的一席赞许心中有了一种得意,便挥挥手说:“但说无妨!”

    管仲说:“鲍叔牙自幼饱读诗书,研习兵法,是一位深有造诣的军吏。此次攻打向邑,听说大将军只用颍上三十六乘战车先行攻城,便知道大将军是佯攻为试探,目的是调其向邑兵力出城而全歼,实现快速攻城。所以鲍叔牙命我等部下,边打、边退不可以死战,让向邑守军追出十余里,使得大将军有机会调动兵力拦截向邑周军的退路,实现了先歼灭敌军后,快速攻城的作战目标。此可谓鲍叔牙一宗战功?”

    大将军瑕叔盈原本是想报复一下颍上的军士,以直抒其对颍考叔的不满与公子子都死的郁闷,但确有以少数兵车引出向邑的守城将士而截杀,从而达到快速攻城的目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军士竟然能看出自己的战法,开始对管仲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怀疑地看着管仲:“偶?”

    管仲接着说:“鲍叔牙是一个做事缜密之人,他不去直接面见郑国国君而是面见齐国国君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设想:如果鲍叔牙首先面见郑国国君,那么郑国国君需要与齐国国君对证后方可以给大将军信令,到那时大将军早已砍掉了管仲头颅。如果管仲人头落地,大将军将会无以回应国君。而鲍叔牙先见了齐国国君才给了大将军这样的机会,不仅使管仲得以活命,更使得大将军向国君有了一个很好的交代,此可以为第二宗大功?”

    大将军瑕叔盈皱起眉头捋着胡子静静地看着管仲,似乎他清楚了什么。

    管仲继续说:“鲍叔牙身为大将军属下与管仲并无血缘亲情关系,但为救部下一条性命,尚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如果是大将军一声令下呢?更当是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这岂不是大将军平时要求所推崇的军士典范吗?有此置生死于不顾的典范为大将军效力,可为第三宗大功?”

    大将军瑕叔盈被管仲问得不知如何回答的好。肯定么?自己一个堂堂大将军却要被一个小小军士说服。否定吧?这个小小的军士句句灼人,而且无可厚非。

    此时公孙无知方觉酒醒了。他站起来对瑕叔盈拱手施礼说:“无知也求大将军开恩,念鲍叔牙亦为齐国大夫之后,暂且保留其身家性命。”

    大将军瑕叔盈似乎找到了台阶,他略有矜持地对公孙无知说:“小军士管仲说的也有一定道理,鲍叔牙三宗罪过并非为自己贪生怕死,另外鲍叔牙亦为拿下向邑有诱敌深入之功。看在公孙将军的面子上,本将军决定释放鲍叔牙和囚禁的颍上军士。来人,将几位在押军士和鲍叔牙一并释放!”

    管仲上前再一次磕了三个响头。“管仲代颍上军士叩谢大将军宽容之恩!”

    公孙无知也上前抱拳施礼:“无知感谢大将军!”

    6.

    郑国与齐国两军拿下向邑后,联军直奔盟邑,周军望风而逃,把两个城邑白白地送给了联军。从而让联军轻松完成了两国的共同目标。对于郑国来说地盘又向西北扩展近百里。对于齐国来说,两个邑横住了周王室西进的步伐,从此这里属于盟国拦住了周王室出兵西进的路。为以后齐国攻打纪国奠定一个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在齐釐公的心里也完成了一次对郑国援齐驱逐戎狄的报答。于是两国国君准备各自撤军回国。

    这一天,齐釐公在大帐中刚吃过早餐,就听下人报:公孙无知求见。齐釐公信口答应让他进来。

    公孙无知身后带来两个人,一个是齐釐公曾见过一面的鲍叔牙,另一个却是一个与鲍叔牙一样年轻的人。公孙无知指着那个年轻人对齐釐公说:“这就是齐国大夫管庄的儿子管仲。今天管仲和鲍叔牙特来拜见君上,诚谢相救之恩。”

    两个年轻军士双双跪下。管仲说:“在下感谢君上的救命之恩。”想齐那僖公拜了三拜放起身站定。齐釐公双眼一直在盯着管仲,他见管仲虽然年轻了些,脸上还藏着稚嫩,但那高大而魁梧的身躯还有那张俊逸的脸上。分明标志着他的虽青春年少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汉子了。特别是那一双眼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却闪烁着睿智与老道,似乎那目光能看穿一切的一般。他心里暗自钦佩这个年轻人。齐釐公索性让公孙无知和两个年轻人坐下来。他想探知这个齐国大夫之后,倒地是一个什么水平。

    公孙无知继续介绍说:“鲍叔牙上次来求见只提到管仲是齐国大夫管庄之后。却没有说自己是敬叔之后,亦为齐国大夫之后。这两个年轻人的先人都效力过齐国。”

    齐釐公又把双眼转向鲍叔牙,上次由于相见急切,且鲍叔牙一身征尘泥土,没有引起齐釐公的注意,这次有机会看清楚这个年轻人的真实面貌,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脸憨厚中蕴藉着年轻人少有的干练与正气。齐釐公对两个年轻人的到来心情格外地好。

    齐釐公对鲍叔牙说:“原来你就是鲍敬叔之后?”

    鲍叔牙赶紧起身说:“正是。”

    齐釐公显得十分兴奋:“想不到这次会师周地却遇见两个名门之后,而且少壮芳华,一表人才。”

    管仲、鲍叔牙赶紧起身回答齐釐公:“君上过奖了。”

    管仲说:“我与鲍叔寄居颍上,乡里小邑,不曾见过大世面,这次能得到君上关注搭救,使小的有后生,君上恩德小的将宁记在心,有生之年将效犬马之劳报答君上大恩。”

    齐釐公开怀大笑起来:“好啊,我齐国正需要你们这样有见地、有才华的青年人啊!寡人听说二位都是读书之人,一定是胸有城府、见地通达,可为寡人解一些心疑。寡人听说《太公兵法》一书讲有六韬,且不知六韬都说的是什么?”

    管仲与鲍叔牙相互对望了一眼,管仲心里明白齐釐公是在考察他们到底有多大修养。这事当然不能给鲍叔牙来回答。于是管仲站立起来,说:“回君上的话:太公兵法中讲的六韬分别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个部分。文韬讲的是治国安邦用人韬略;武韬讲的是发生战争时如何用兵的韬略;龙韬讲的是国家的军队组织构架;虎韬讲的是战场环境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及武器要素;豹韬将的是排兵布阵的战术;犬韬讲的是练兵。”

    管仲一口气讲完六韬,说得齐釐公十分震惊。在他心里能解六韬的人这世上就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样一个小小年纪的年轻人能熟知太公兵法的更为少见,可见眼前的年轻人不同一般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