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周地纳英才(一)-《经典春秋》
第(2/3)页
鲍叔牙走进齐釐公的大帐,见到齐釐公急忙上前,“扑通”下跪,口里已经在禀报自己:“郑军下吏鲍叔牙叩见君上。下吏有要事相报。”
齐釐公问:“寡人已知郑军拿下向邑的战况,难道你还有新的战况向寡人说明?”
鲍叔牙赶紧打断齐釐公的话说:“外臣并非禀报战况,只是有一急事相求,勿请君上答应在下请求?”
齐釐公眉头一皱,问:“什么请求寡人还要勿必答应?”
鲍叔牙说:“先祖庄公时代,有一大臣管山,想君上应该有所记忆?”
齐釐公略有迟疑,他似乎记得齐国曾有一个大夫叫管山,就顺口应了一声:“是有此人。”
鲍叔牙说:“管山大人的后裔现在在郑军中正要被问斩刑,求君上出面救他一命。”
齐釐公有些不解:“为什么寡人必须要救他一命?他又犯得何罪郑军要处罚其斩刑?”
鲍叔牙急的头上直冒热气,汗水从脸上溪流一样流在身上,把上身的铠甲阴湿了一片。鲍叔牙急切地说:“管山之子管仲,是颍上人和在下同乡。而今出兵攻打向邑,却因为临战后退被军中司寇判斩首。这个管仲可是天下奇才,自幼聪明伶俐,博学多才,胸中装有天下,是当今栋梁之人。因家中有老母需要赡养,临战面对与敌人厮杀,有意保护自己而后退就被司寇判了斩刑,中午十二时斩首。看着管山是齐国旧臣,君上出面搭救必能挽回管仲性命,不然一天下栋梁必夭折于此,勿请君上搭救,在下即便是当牛做马终身报答君上。”
说完鲍叔牙向齐釐公连连叩首。
虽然这个鲍叔牙说的急切,那份忠诚于恳切已经令齐釐公有所触动。齐釐公对鲍叔牙说:“这个管仲和你一无亲二无故,你却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搭救。看来这管仲还真有人缘啊。”
鲍叔牙说:“正是,求君上开恩搭救才是。”
齐僖公说:“寡人与你军中司寇并无一面相识,寡人的话他未必就能轻信,寡人还是修书一封给郑国国君,以寡人需要管仲辅佐为名救他不死。”
鲍叔牙赶紧叩首,对齐釐公说:“如此最好不过,只是信件送往郑国国君那里,再回法场,怕管仲早已成刀下鬼了。”
齐釐公说:“不妨,寡人这边送信给郑庄公,同时派人随你去法场说明,让他司寇务必等待郑国国君仲裁。”
鲍叔牙感激不尽地说:“君上英明!此一举定能保住管仲,管仲如能活命定当效力于君上。”
齐釐公笑了:“如此当好,拿笔来!”
齐釐公挥笔写就给郑庄公的书信,这边就派手下公孙无知跟随鲍叔牙直奔法场。
2.
郑国的颍上是一个水甜地肥的地方。那里的土地养育着勤劳而富庶的人。只不过哪里都有穷富之分。这个颍上也不例外。颍河如一条金色腰带,出嵩山奔腾而出,进禹州,一路上都闪耀着山地灵气,从颍上横贯东西,主要的地貌地型属于缓漫平原地带。由西向东南微倾斜。这里属于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过渡型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是适合农植物生长的地方。而颍上就在这条颍河的北岸,放眼望去那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平川。这片辽阔而养人的土地上传承着一支血脉,这就是管氏后裔。
当年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诛杀管叔姬鲜,管国灭亡。然而管叔的后裔并没有被全部缴灭。据传,管叔姬鲜的一个名叫管山的后人逃出劫难,流落在民间,颍上便是管氏后裔生活栖息繁衍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