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郑人伐宋(一)-《经典春秋》
第(2/3)页
这一日,陈疆吏快马来报边疆被郑国抢掠之事。陈桓侯大惊,正召集大臣商议的时候,又有来报,说郑国说客颖考叔在门外求见。
陈桓侯问公子佗说:“这个时候郑国来使做什么?”
公子佗说:“郑国第二次来使,国君无论如何不能再推脱了。”
陈桓侯想也好,正好寡人可以问询他郑国抢掠之事,于是召颖考叔进见。
颖考叔进殿先行大礼,然后向陈桓侯递交国书一封。
陈桓侯展开一看,竟然是郑庄公亲笔。信中大致陈述了郑、陈两国的友好,而今边吏以为郑、陈有矛盾才擅自抢掠,做了对不起贵国的事情,我听说了这件事坐卧不安,及时命手下清理物件如数照还,并派遣颖考叔谢罪云云。陈桓侯见郑庄公是来诚意修好,所以热情款待了颖考叔,并派遣公子妫佗赴郑国回礼,想郑庄公表示感谢。由此郑、陈两国恢复了往日的睦邻友好。
郑庄公见已经与陈国修好,感觉伐宋机会到了,就想调兵遣将讨伐宋国。
祭足得知郑庄公要讨伐宋国,急急求见郑庄公,祭足说:“主公不可。宋国爵位高、国家实力强,周王室对宋国也是以礼宾相待,主公不可轻易讨伐。主公以多年未朝圣周王,可先入周朝圣,见了周王,可以假称王命,号召齐、鲁合兵伐宋。出师有名、必有所助,主公可获大胜。”
郑庄公见祭足要自己朝拜周桓王,不禁踌躇起来。
自打郑庄公被周桓王请出周王室,从此结束了郑家三代侍奉周王的历史。郑庄公心中就一直对周王室不满,暗自与周桓王对峙。但挑衅了几次周桓王不见周桓王有什么行动,自觉无趣,只能罢手,但内心的那口恶气仍出不来。正在愤愤不平之时,又招来了州吁带领的五路大军讨伐。虽说被他一一应对破解,但不免内心恍恍然。郑庄公仔细想想自己与周桓王对峙并没什么好结果。而且变成孤家寡人,周边邻国都很有理由对自己不满。如果以一郑国应付周边多国,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而且如此以往,自然会得到天下诸侯不满,长此下去成为天下共讨伐的对象,对郑国来说可不是个好路子。然而现在开始朝觐周桓王,似乎有辱自己的面子。既然是与周桓王撕破脸皮,又要屈膝拱手再来朝拜,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么?
祭足看出了郑庄公的心思,就继续说:“主公既然想伐宋而获胜,就要给足周桓王的面子,回过头来才具备假借王命,号召他国一起伐宋的条件。”
郑庄公一想也有道理,如果自己仍与周王室对着干,自己伐宋能有谁支持自己呢?于是
让祭足备足了朝觐的礼物,想在年底各诸侯纳贡季节觐见周桓王。
郑庄公知道,这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履行。因为自打他被请出王室郑国就一直没有纳贡。他郑庄公要表现一次对周桓王热忱和恭敬。当然郑庄公心里明白这也是他郑庄公要掩人耳目,不想惹得各路诸侯对针郑国同仇敌忾,他要创造一个宽松局面,为实现自己的更大报复奠定基础。郑庄公按照祭足策划准备停当,然后命世子姬忽监管国事,自己携祭足入周王室朝见。
正是冬季,是各路诸侯朝觐纳贡的时候。郑庄公带厚礼朝贺,到了周王室后却是受到周桓王的冷遇。因周桓王一向不喜欢郑庄公为人,对郑国深有成见。甚至不打算见到郑庄公。周公黑肩力劝周桓王礼遇郑庄公,周桓王内心想着郑国盗收周王室小麦一事,仍气不打一处来。虽然答应见个面,但见到郑庄公仍控制不住冷面应对。
周桓王甚至不去正面看郑庄公,便问:“今年郑国的收成怎么样啊?”
郑庄公回说:“蒙周天子鸿福,今年郑国旱涝时宜,收成还不错。”
周桓王鼻子里哼出一丝轻蔑,他说:“幸亏是丰收之年,我周王畿温城的麦子,朕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郑庄公听着周桓王这带有挖苦讥刺话,强控制自己,则闭口不言。既然君臣话不投机,也没有办法再唠下去,郑庄公当下推迟。周桓王也不像对待其他诸侯和那样挽留和设宴款待,也不回赠高等级礼品,冷清清地送人。命人装了十车黍米,这是当时百姓聊以饱腹的次等粮食,要比可以做白面粉的小麦有很大的质地差别,周桓王不冷不热地说,“留着灾荒年吃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