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2/3)页

    让主旋律电影去吸收商业电影在色彩、画面、配乐、剪辑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使得声画造型更具生命力和美学张力,这是很有必要的。

    简单来说就是时代不一样了,长久以来,主旋律影片因其枯燥的说教、扁平的人物塑造,以及刻意悲情泛情的视听语言,在面相市场的时候,已经呈现出了销路不畅的现状。

    这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后来国产电影越来越少出现模范人物传记类,还有严肃史实类电影。

    显然就是因为这种传统主旋律的电影已经没有了市场,反观后来很火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它们都是明显带着主旋律特色的电影作品,但是因为都实现了商业化的成功转型,消解宏大话语,聚焦百姓民生,达成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从而获得了市场认可。

    所以,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对于主旋律电影转型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当然了,为了实现某种共鸣,还是要谨防过度娱乐化、商业化,寻求价值观、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和谐统一的平衡点,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此前,易青就曾和韩三爷讨论过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问题,对于这件事,韩三爷是非常支持的。

    韩三爷可不是那种死脑筋,他对于市场的变化,还是看得非常准确的。

    现在的主旋律电影,投入大,产出低,一部电影耗费资金,心力拍出来,最后却没有多少观众愿意看,这是事实,无可辩驳的事实。

    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出现,其被赋予的存在意义就是树立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是观众都不愿意看了,那还教育谁啊!?

    教育空气?

    所以,眼下应该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严不严肃的问题,而是,先得把观众请进电影院里来,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瞎扯淡。

    怎么才能让观众回来?

    必须得进行改革!

    其实,主旋律电影尝试改革转型也并不是从《官司》开始的,事实上,自主旋律电影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变化。

    从最早的战争题材类型片,已经逐渐发展出来了人物传记等新的不同题材。

    而易青要做的就是赋予其商业元素,让更多的观众来主动接受它,在前世,主旋律电影已经拥有娴熟的类型化叙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先进的拍摄制作手段,以及与时俱进的宣发模式等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手段,将主流价值观融合其中,成为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赢家。

    前世,这种改变是被动完成的,因为当时随着互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影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逐渐失去市场的主旋律影片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受众、市场等因素,在类型化、市场化探索方面迈入新阶段。

    如果说划时代的转变,应该是从2015年的动作、战争类主旋律电影《战狼》开始的,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探索的重要分水岭。

    《战狼》虽并未在当时成为现象级爆款,但却也给国内的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让当时已经逐渐走向没落的主旋律电影,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战狼》之后,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