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心气大了-《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3/3)页

    作为总的发行方,中影集团事实上是不需要考虑票房问题的,等到新的规定出.台,各条院线的排片都将由中影集团说了算,票房还是问题吗?

    他们两位大佬真正关心的是能否拿奖,拿大奖!

    张一谋接连斩获欧洲三大,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对这次要合作的电影《菊豆》,自然也是寄予厚望。

    可是这让易青怎么和他们下保证?

    《菊豆》这个故事从内涵上,对人性的挖掘深度上来说,肯定是不比《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差的。

    而且,也是西方人喜欢的题材,该说不说的,西方人对于中国电影的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所谓的好电影,就是要展现出中国贫穷,落后,人民思想愚昧的那一面。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些电影的内核是什么吗?

    当然不是!

    可他们知道有什么用?

    大多数的西方观众能看得明白吗?

    只要让西方的观众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民思想愚昧的印象,那就足够了。

    所以,这一类电影只要拿到电影节上去,就非常容易获奖。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张一谋从影前期一直挨骂的原因,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所拍摄的绝大多数都是反应这类题材的作品。

    甚至有人骂他卖国,因为在他前期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永远都是肮脏,破败,以及麻木的人群。

    “孟总,韩总,能不能拿奖,我可不敢保证,我只能和你们说,这是个好故事,未来也是部好电影,剩下的,就不是咱们能决定的了。”

    孟石和韩三爷一愣,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小易!我们这也是关心则乱,你那边不要有负担,好好的把电影拍好了,才是正经。”

    接着,孟石又主动和易青聊起了院线系统和各地发行单位的事情,看上去,上面是真的要下大力度整顿了。

    从国家层面上,一直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问题,电影作为宣传展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不能拉胯。

    可眼下的现状却是,因为拍电影实在是不赚钱,越来越多之前投身这一行业的私人资本纷纷撤离,可仅凭国家财政拨款,还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显然没办法满足老百姓对于电影的消费需求。

    市场空白太大,只能由香江输入的一些电影来填补,可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的压缩了内地电影人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再不做出改变的话,未来的中国电影,就会像现在的韩国电影一样,被大量的外片挤压,最终名存实亡。

    可韩国好歹还有人领头搞一个光头行动呢,国内谁敢?

    群聚事件!

    整不死你!

    可是光改变还不行,得让人们对中国电影有信心,这要怎么办?

    孟石和韩三爷又看向了易青。

    这小子脑子好使,得恨恨的榨才行。

    1秒记住顶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