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宅门》剧组那边,还有两场戏没拍呢! 等到了剧组,第一件事就是被何塞飞按倒,把刚长出来半寸的头发给剃了个精光。 连着两天,季宗布最后的戏份结束。 对易青来说,还真没什么感觉,季宗布这个人物在全剧中的戏份还是太少了。 可即便戏份上,这个人物从出场到最终的谢幕,身上始终都带着极其耀眼的闪光点。 纵观全剧,上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季宗布的戏份虽然不多,可是却格外的出彩儿。 他不仅是白景琦的老师,更称得上是一代大侠。 教书只是他的一份兼职,文武双全的季宗布,一直挺身入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黎民安乐为己任,在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悠悠然如一股清流。 季宗布第一次出现,便是因为替孤儿寡妇出头,被流氓贵武找麻烦,开宗明义,季宗布一句话就将形象立了起来:我这个人就爱打抱不平。 他有这个心,也有这个能力,贵武手下的一帮地痞,平日里欺负百姓耀武扬威,可在季宗布面前都是怂包蛋。 白景琦被贵武绑架,季宗布再次出现,救了童年白景琦,并将白景琦送到家门口。 季宗布行侠仗义不留姓名,看到孩子被接进门就悄悄走了,继续盯着京城里的坏人,继续他锄强扶弱的日常工作。 侠客在古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职业,《史记》中有专门的侠客列传,之后每个朝代的历史中,都有这样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以伸张正义为业的社会志愿者。 只不过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他们从来不是正能量,还往往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侠客的存在,是对法律的蔑视,他们对国家法律没有信心,认为法律不能惩治坏人保护好人,甚至认为法律和社会黑暗沆瀣一气,必须以一己之正气照亮周围。 比如季宗布救白景琦,就没有报官抓贵武,他深知即使报了也白报,即使抓了也会马上放人,黑白两道,贵武都比季宗布吃得开,所以他老季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和一腔正气解决问题。 这样的出发点,与国家法律体制严重对立,因此古代封建王朝,对侠客都持追剿态度,像金庸武侠中朝廷公然支持江湖侠客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存在。 行侠仗义的人,也不是三头六臂,也得吃饭,所以季宗布出入富贵人家,辅佐富贵人家的优良子弟成才,赚取一些束脩,以糊口养家。 家危赖贤子,国乱思良将,满腹经文,还通洋务的季宗布,终于被体制内的大员赏识,破格拔擢,成为军机处的章京,本以为终于能一展平生所学了,可好景不长,八国联军进京,光绪和慈禧跑了,朝廷没了,季宗布又出来行侠仗义,最终惨死在了洋鬼子的枪口之下。 好马者死于蹄下,重情者死于义中,纵观季宗布生平,有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 一人之力虽强,难敌天下无数坏蛋之明枪暗箭。 季宗布不是白颖园,可以用医术悬壶济世;季宗布不是白颖轩,有凌云万丈才,却自甘埋没。 失去军机处章京这种机会的季宗布,实现大道仁心的唯一方式就是出头打坏蛋,他绝不会当缩头乌龟,绝不会逃避,而一定要站出来与黑势力为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宁愿战死绝不妥协。 可以说,季宗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他否定了宋朝以来,统治者一次又一次对国民的文化阉割,公然唱反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犯上作乱起家的? 这样的说法令二奶奶害怕,却也是白景琦服气他的原因。 季宗布虽然踌躇满志,却并不愤青,他从来不乱喊口号,只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倘若是没有季宗布这样侠义之士,白景琦会走向那一条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