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谁都知道,把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名著就更别说了,无论谁拿起这个题材,都无一例外要小心翼翼的,而四大名著中,最让导演们望而生畏的就是《红楼梦》。 想要改编成功,难度实在太大,不说别的,就说原著的篇幅,加上续篇,总共有一百二十回,出场的人物有950多人,既要突出主要人物,又要把故事的缘由交代清楚,想拍的面面俱到,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得了的。 情节把控不好,场景也不好调度,红楼故事中,当得起宏大这个词的场景实在太多,小说描写的荣宁二府的豪华奢侈的生活,以及庙宇宫殿、亭台楼阁、盛宴诗会的场景,想拍得让观众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就是费力不讨好。 再有就是对每一个角色的把控,观众从读小说开始,都有了一个定位,想要达到观众满意显然是一个很艰巨的工程。 外国人说: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好些国人也随声附和,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可在易青看来,纯属狗屁。 一个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竟然能被解读成那么多个版本,只能说明一点,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还差点儿意思。 就像《红楼梦》,人们心中的林黛玉就应该是这样的,贾宝玉就应该是那样的,角色特点鲜明,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解读方式。 另外最为关键的一点,中国的导演最擅长的是把画面拍的很唯美,但叙事却差得很多,可偏偏《红楼梦》不但要画面唯美,故事的叙述更是关键,这也让很多导演望而却步。 所以,王福林导演真不是一般的猛,不但敢接这个活,甚至还敢找一帮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演,换成别人,估计连想都不敢想。 事实上从解放前,《红楼梦》就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可大多数都如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只有87版始终被奉为经典。 其实,在众多《红楼梦》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中,除了87版,至少还有一部不应该被遗忘,那就是1989年拍成的电影版《红楼梦》。 电影版《红楼梦》是由京城电影制片厂摄制,筹备于1985年,开拍于1986年,耗时2年筹备、3年拍摄完成,1989年正式上映。 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89电影版的《红楼梦》没能像87电视剧版的一样红起来,后来网上对于这一版本的《红楼梦》也多是抨击,可是在易青看来,这部北影版《红楼梦》其实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首先,创作班底实力雄厚。这部《红楼梦》由谢铁丽任总导演,饰演刘姥姥的赵丽荣、饰演贾母的林默雨,这三位都是负有名望的老艺术家。 除此之外,还汇聚了刘小庆、陶会敏、付艺伟、马小晴、李铃玉等一班当下正在走红的明星。用后来的说法就是,有人气,有热度,有话题性。 按照创作班底和演员的知名度来比,87电视剧版连和人家比较的资格都没有,拿着姬培杰一个鞋厂的临时工去和人家小百花奖的何塞飞比?还是拿着连三流演员都够不上的邓洁去和人家的大明星刘小庆比? 其次、89电影版的改编更忠实于原著,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面貌。 87版电视剧版,在改编的时候,根据红学家的建议,没有直接改编后四十回,而是采用了红学研究成果。 当然易青也比较认同这些改变,可是这些改动,在电视剧播出之后,还引起比较大的争议。某些成果本来只是一家之言,尚无定论,作为改编者的周陵老师重打锣鼓另开张,完全抛弃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后四十回续作,令许多《红楼梦》爱好者都表示难以接受。 而电影版《红楼梦》,直接改编续作的内容,这与《红楼梦》普通读者的期望还是比较吻合。 第三,电影版《红楼梦》在服装设计、场景调度等方面都颇有特色,在演员表演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例如赵丽荣老师饰演的刘姥姥、林默雨饰演的贾母、刘小庆饰演的王熙凤,如果不考虑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是丝毫不逊色于87版电视剧的。 只可惜,虽然亮点不少,但这部《红楼梦》上映后却反响平平,毕竟有87版电视剧珠玉在前,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在易青看来,电影版《红楼梦》有两大败笔不容忽视。 首先就是,电影长度实在特么太长了,电影版《红楼梦》共分6部8集,总时长达735分钟,要从头到尾看完,需要半天的事件还挂个零。 要知道电影毕竟与连续剧不同,连续剧在电视台播放,观众可以一集接一集地追看,而电影是在电影院上映的,一部电影分了这么多集,试问,能有多少观众有耐心从第一部看到第六部? 这不扯淡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