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过洋牵星-《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3/3)页

    京师大学堂的招生比起后世可就方便多了。

    这年代没有高考,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也主要是分为两种途径。一个是考试。获得考试资格的是各地秀才,只要通过入学考试,便能最终入学。

    而另一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举荐就有资格能直接入学。举荐只是免了他们要获得秀才资格的问题。不用有秀才资格也可以报考入学考试。如果对自然科学有兴趣,还能获得加分。

    对于吴万英而言,显然就可以走后一个路子。

    因为,作为大军功臣,不仅有功劳犒赏,一样也有入学的资格。从前是只有南北国子监、南北京师师范学校以及陆军学校,现在,便多了一个京师大学堂!

    这样想着,吴巧儿也不顾之前的争论了,草草说了几句闲话,便要了吴万英的名帖证件,跑去教务处了。

    ……

    另一边,齐远这边可没有受到影响。

    他眼见陆仲玉有意帮忙,自然是忙不迭道谢。倒是另一边的陈荩谟显得冷静许多,道:“此等大事,以我等之力,恐怕也实在难有作为。我看,还是先去拜访院长吧。”

    “院长?”齐远目光一亮:“可是编写了《崇祯历书》的李长德,李先生?”

    “没错。此事,非得当成我们院的大事办起来不可!”陈荩谟道。

    这边说定,三人便雷厉风行去了天文学院的办公楼,也不顾刚刚吃了一半的午餐。他们倒是没发现,身后不知何时悄然还跟了一个尾巴。

    被姐姐甩了下来,吴万英正觉得无聊,也干脆跑了过去。

    与此同时。位于天文学院的办公室里,朱慈烺摸着脑袋,看着眼前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不由失笑道:“也就是说,月距法至今还未出来喽?”

    “然也。”李天经笑着缓和气氛:“这一点,要不是圣……秦先生提出,恐怕两位先生也不会从故纸堆里找出来呢。”

    这的确是朱慈烺记错了。

    他是记得,西方在这时已经开始渐渐超越,尤其在导航技术之上。

    但想要测算经度,却是一个世纪难题。

    总的来说,西方人已经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也就有经纬度之说。尤其是发现新大陆催生了航海热以后,无数船只奔赴大洋,有的葬身鱼腹,更多的因为落后的导航技术米行大洋。

    故而,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确定自身经度的技术。

    算起来,从1514年,也就是一百三十余年前开始,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沃纳就提出了利用月球的移动来测量经度的问题。

    但是……一百三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至今依旧没有解决。(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