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平时存在感不是很高的赵统,估计是母亲去得早的缘故,这孩子有些内向,平时因为自己的两个夫人照顾,也经常带着妹妹来府里这边住,能看得出来是个礼貌懂事的。 但若是比起自家的这个“幼麟”,平心而论,几个侄子,估计加起来都不如自家公子。 他虽说少年家贫,但也是大儒弟子,鉴赏文才品评文章的能力还是够的。那篇《阿房宫赋》,行文角度清新脱俗,文理辞藻又皆是极佳,很难想象一个孩子竟然能有这样的兴亡观,说自家这小子是甘罗再世他都信。 而长诗《短歌行》中的思贤若渴之情,竟让他莫名地产生了种惺惺相惜的感情,仿佛写诗的作者不应该是一个少年才子,更像是一个,和他有些同样雄心壮志的乱世英豪。 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度,再加上小孩当时和自己喝酒时那句振聋发聩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说有少年人酒后疏狂的原因,但也能看出来,这孩子日后绝对不会甘于成为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才子。 刘备可还记得,当初在刘表府上,众人谈论这位“麒麟才子”时,那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 如此年纪,如此文才,他甚至还有些觉得,就是新拜的军师徐庶,可能都不一定有自家小孩这能耐。 若不是这臭小子自己少年意气,坚持要做什么的“卫青、霍去病”,他是真舍不得让孩子习武从戎,明明当做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角色。 不过好在他如今教给小孩的,也大多只是些强身健体的基础剑法,乱世里多学点保命的东西没什么不好。 等他稍微大一点,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之后,若是还有沙场建功的想法,自己大不了封他个什么,中郎将、将军之类的武职。 没多少危险的战事里,带在身边,出来积累些战功,其余的时候,扔在后方越安全的地方越好。 刘安这边当然不知道,他这刚一入府,他便宜爹这边连他日后的事业发展都想好了,只是听对方和徐庶说话的意思,今晚府里好像只有文士什么的。 合着自己白高兴一场了,关、张、赵这帮绝世的武将,都在北大营,今晚自己是一个都见不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