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擒贼先擒王的策略-《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阿布思想要的,是利用宋通这些兵将,达到他覆灭突厥、降服骨力裴罗率领的回纥、击散剽悍的黠戛斯人的目的。

    宋通对此心知肚明,却也暂时不挑明,也并不和阿布思做更多地勾心斗角。

    他先是派人去到长安,向朝廷通报了自己率领火器营的兵将们,已经顺利到达阴山一带,并与游荡的阿布思部众相遇。

    在牒报中,他再申请朝廷命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派更多兵将戍守于唐境北部边地的同城守捉军。这样,如果草原上发生大战时,宋通的火器营兵将先行战斗,随后的唐军就可以攻占更多地盘,挤压蛮族的生存空间。

    另外,他又特别提及了目前在朔方军中名气很大,但是官阶不高的一个人。这人年仅二十岁就获得了大唐朝廷武状元,但直到晚年的六十来岁时,他才真正地显露峥嵘,在打击安禄山叛军的时候,成为一代名将。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郭子仪。

    既然他很年轻就获得很好的出身,为什么一直在军中藉藉无名呢?

    探究一下大唐此时整体局势,就可以略见作为武将们的,个人命运的起伏了。

    此时大唐对外的战斗,最多地发生在西域一带。那里出现了很多名将。比如盖嘉运、夫蒙灵詧、高仙芝、封常清等。有这些名将,以及边地由胡汉等族勇士组成的唐军,西域的战斗大多是获胜而不需要另外的将领前来。

    吐蕃对于大唐的骚扰,在这个时候也并不严重。双方因为和亲与议和,保持相对的和平多年,还开通了赤岭的相互贸易。即便历史中崔希逸两次攻击吐蕃,那时候的吐蕃也只是停止了大量的贸易,而没有太大的实力,大肆进攻唐境。

    这是大唐西面与南面的局势,还有大唐的东北。那里,有张守珪及安禄山等人戍守,对于偶尔骚动的契丹、奚等胡族,也给予了有效地压制。

    这三面都是大唐占据主动地位,那就剩下了大唐的背脊——正北面那千百年来与中原汉人纷争不断的大漠草原。

    那里凭借蛮野血性才能站住脚,那里凭借弯刀硬弓才能抢占牧场,那里凭借不断掳掠才能得以存活。那里,与大唐境内的,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横穿欧亚大陆的商道一样,也有一条以天涯芳草连接的商道,史称“北部商道”。

    现在的大唐,北部相对于唐初时,的确安宁了许多。突厥分裂为西突厥和东突厥后,实力大为下降。

    而且,只要是人,就不分蛮族与文明人,都存在心中对于权力的渴望。作为草原大漠中需要不断拼杀才能存活的蛮族而言,这样的渴望更加令他们难以克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