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蕃人的疫情-《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嗯,”宋通也是认可,思索片刻后,他再接着说道,“其它意见皆不可行!留他们在当地耕种,虽然可以充实边地务农之人。但蕃人的思乡之情如何解决?况且,这些人大多有亲眷,怎么可能安心在唐地耕种?”

    王维听着他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宋通停顿一下,再接着说道:“如果将他们绑送到千里之外的朔方,这些人更是远离故乡。这样和罪囚一样地对待,他们定是不服!很可能会发生叛乱,岂不是枉自增添了大唐的麻烦?”

    王维听着宋通的话,眼前似乎浮现出十几年前,在六胡州发生的惨事。

    那些胡人,还是自己辗转来到大唐境内的。由于和唐将接连发生龌龊,终于连续发生了叛乱。胡人死伤严重,但唐兵唐将,也是损失甚多。

    若是这些勇武、健硕的蕃人兵士,被像是牛羊一般驱赶向朔方。还别说沿路的唐方兵将会有打骂激化矛盾,就是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也未必肯前去那边。

    见王维认同,宋通就继续说道:“王拾遗身为文官,或许没有深思过——唐蕃双方,似乎一直就是沿着祁连山一线,进行看似激烈、实则战况都还能控制的战斗,是为什么?”

    王维看着宋通,只是连连摇头。随后,他略微思考一下,表示除了双方各自实力所限,就是对战局多有克制。至于其它方面,王维的确也不可能想得过深。

    从新时代穿越过来,宋通用新知识来看大唐,肯定就比王维等人,对于唐蕃双方的多层面实力对比,了解得更多一些。

    这样想着,宋通就继续说道:“除了王拾遗所言,另有地形地势的原因。唐人进去高地,就会觉得行动滞缓、呼吸费力;而蕃人突袭唐地,多是骑马。他们骤然间从高地下到平原,也会,”

    如果向在场的崔希逸和王维,解释什么“高浓度氧气,对于人体同样有害”,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基本常识,肯定只有越说越糊涂。

    宋通只好换个词汇:“蕃人也会因不适应平原的气候而发生胸闷、咳嗽,甚至发热的症状。”

    崔希逸和王维听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王维连连催促着说:“所以呢?”

    “蕃人要是因为在平原不适应,而发生这样的所谓‘疫情’,肯定会更加恐慌。”宋通带着夸大其词的心理,继续说道,“恐怕不发生叛乱的概率,是极低的才对。”

    王维听了,立刻感到坐立不安。犹豫一下,他再试探着问道:“现在蕃人俘虏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发现这些症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