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 攘外先安内(一)-《万物皆可拼》


    第(2/3)页

    他召开会议,问帐下诸将:“吾欲沿山道攻取敌寨,斩杀陈兰、梅成二人,诸位以为如何?”

    军中诸将闻言脸色大变,纷纷劝说道:“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

    “不过是些许贼寇而已,诸位何故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今日拔营起寨,望诸君随我攻上天柱山,解决贼寇。”张辽不顾其他人的劝说,执意强攻天柱山,“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

    陈兰可不是普通贼寇,他原本是袁术的部将,后反叛袁术,落草为寇,聚众数万在江淮一带掳掠。

    所以这数万贼寇的实力远非一般贼寇可比。

    张辽沿着山道直接攻上天柱山,一战斩杀陈兰、梅成,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五子良将”中第一个假节的人。

    在针对淮南山贼的战争中,张辽在天柱山的表现当然是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但是臧霸的作用同样不小。

    陈兰、梅成反叛曹操对于孙权来说是一件好事,可能成为自己北上江淮的助力。陈兰等人遭到进攻的时候,孙权也实施了救援。但是孙权的力量并没有影响到天柱山的战局,原因就在臧霸的身上。

    张辽等人进攻陈兰、梅成时,曹操已经考虑到可能来自江东的第三方势力介入,于是命令臧霸率军来到天柱山以南的皖县,在大别山脉与长江之间的狭长地界驻扎。

    臧霸与江东将领韩当进行了两次交锋,第一次在皖县以北的逢龙城;第二次在皖县西北方的夹石。臧霸作为防守方,均取得胜利,阻止韩当救援陈兰。

    解决韩当之后,臧霸转移到舒县。这个时候孙权派遣数万水军屯于舒口,分兵救援陈兰。得知臧霸进军舒县,于是选择撤退。

    不过孙权的撤军速度慢了一些,臧霸连夜行进百余里,对江东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导致江东军队“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追击战。

    因为没有江东集团的掣肘,张辽才得以顺利消灭陈兰、梅成。由于臧霸到舒县导致孙权选择撤兵的事情,臧霸也就被后人冠以“臧传说”的雅号了。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想要突破这个时代在选人才唯凭家世门第的状况,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