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小乙会意,压低声音道:“我这就去办。” 林峰想了想,对着赵小乙说道,“对了,往后我自领乡勇,这三班衙役便不当了,到时候我推举你来做都头。” 赵小乙一惊,连忙道:“这....我怕我干不好。” “没什么干不好的,你本也是快班老人,这三班是什么章程你清楚,就这么定了。”林峰上了马,又补充一句,“在说我领乡勇还依旧在城外,到时候你真有拿不动主意的事便来请示我。” “知道了大人!”赵小乙兴奋地搓着手,“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招兵?” “明天就贴告示。”林峰一夹马腹,“还是老规矩,只要良家子,那些市井无赖一个都不要。”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北京城中,紫禁城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彻骨的寒意。 年轻的朱由检伏在案前,烛火将他消瘦的身影投在墙上,摇曳不定。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一举铲除魏忠贤的少年天子,如今眉宇间尽是疲惫,眼下的乌青衬得面色愈发苍白。他已经整整三日未曾合眼了。 “皇爷,您可不能这般熬下去了。”老太监王承恩捧着参汤,声音发颤,“龙体要紧啊......” 朱由检正要发作,抬头见是自幼侍奉自己的老太监,神色稍霁:“国事艰难,建奴破关而入,朕如何安眠?”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塘报,“蓟州告急,遵化失守,如今连京师都......” 王承恩跪倒在地,老泪纵横:“满朝文武,难道就无一人能为皇爷分忧么?” “住口!”朱由检猛地拍案,震得茶盏作响,“这等话若是传到外廷,你还要不要性命了?”他喘了口气,语气稍缓,“朕知道你是好心,但......但如今这局面......”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北风呼啸,仿佛带着关外铁骑的嘶鸣。一个月前,老酋之子皇太极率十万八旗军绕道蒙古,破大安口,直扑京师。 如今烽火已燃至京畿,而朝中却还在为战守之策争执不休。 “袁崇焕......”朱由检喃喃自语,手指紧紧攥住窗棂,“朕许他督师蓟辽,赐尚方宝剑,他竟让建奴长驱直入!” 王承恩小心翼翼道:“袁督师已率关宁铁骑入卫,正在广渠门外与建奴激战......” “朕知道!”朱由检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可他为何不将建奴阻于关外?为何要放他们入关?朝中已有御史弹劾他通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