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根据峰主的秉性和理念不同,有的坚持刻苦修炼,有的则主张宽松领悟。 这次,不论什么等阶的弟子,师尊大都是自己选的,那就更是求仁得仁,算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了。 厉志摩等,共计二十三人,由峰主余淸徵带着,去往华清宗东北方向的栖凰峰。 身后,是一片复杂的目光,远远缀着。 尤其是本届同为内门弟子的楚心婵、周青络、沈樵等人,盯着厉志摩的背影,心有不甘。 今日,厉志摩可谓是占尽风头! 可是有朝一日,我们只要勤勉努力,未必不能将其超越,让这厉志摩,成为我修行途中的小小垫脚石! …… 栖凰峰坐落在华清宗一隅,远望去纯朴自然,像是一位洗尽铅华的隐者,宛若巨大的凤凰收拢双翼,蹲踞成奇峰之形。 余淸徵率领门下弟子,穿过缭绕的云雾,脚踏白玉阶,盘旋而上,山间流淌着叮咚作响的清泉,声音清澈悠扬,像是天然的乐章。 栖凤谷、天音涧、衔书崖、焦桐栈…… 余淸徵漫步山间,不急不缓,将栖凰峰上一处处景致,说给这些新进弟子知道。 厉志摩嘴角不禁泛起一个微微的弧度。 这位余峰主,并没有师尊的架子,倒像个尽心尽职的导游呢。 他从小在黑石坳长大,因为魔门夹缝生存,无时无刻都准备跑路,自然处处简陋,与这栖凰峰上的仙家胜景,不可同日而语。 渐渐地,厉志摩心中泛起几分归属感,惬意地舒了口气。 不觉间,一行人已经到了峰顶,只见一块巨大的圆形青石,平整如镜,天光云影在石镜中徘徊,异景纷呈。 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十万大山的云海奔涌尽收眼底,孤高遗世之感油然而生。 “这里便是梧桐台了。” 余淸徵转过身形,微笑道:“以后,为师传授本门道法,都在这梧桐台上,今日是八月廿九,以后每月的这个日子,我都会来梧桐台,指点你们修行。” 不曾想,入门第一天,就会讲道! 这种简洁到极致的风格,让厉志摩内心又多了几分好感,便与其他同门一起,在梧桐台上盘膝而坐,聆听师尊教诲传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