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姚广孝,苏州长洲人,十四岁的时候,便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虽然是佛门之人,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他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连星象,八卦,相术,兵法等,都知之甚详。 朱棣与姚广孝相识,在洪武十八年。 因为朱元璋出自佛门,所以对儿子们也有要求,让他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僧人讲经荐福。 当时的僧人,还不是人人都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对于跟随哪一位藩王,极其重视。 在藩王们进来后,姚广孝一眼就看出燕王朱棣有帝王之相,便许以‘白帽子藩王’为礼,让朱棣选择了他。 后来,姚广孝跟着朱棣来到北平,很快成为其心腹。 若遇大事,朱棣必跟他一起商议。 在朱棣奔丧被拒后,姚广孝曾提醒朱棣,朝廷有意要削藩,并以此为由,让朱棣早做准备。 但那时的朱棣,还没下定决心,就婉言拒绝了。 毕竟造反不是一件小事。 当年的朱元璋,烂命一条,父母双亡,活脱脱的主角人设,不造反可惜了。 而现在的朱棣,不仅有车有房,还有漂亮老婆,可爱儿子。 没事出去打打仗,欺负异族人,生活不要太惬意。 你让他造反,那不得慎重考虑一下? 但朱乐不是朱棣。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造反会成功,所以毫不犹豫的开始准备。 这就好比,你明知道彩票中奖号码,会不去买吗? 但朱乐还是没想到,自己的预判,竟然成功化险为夷。 若没有预判朱允炆的查验,恐怕会改变历史。 稍微沉吟,朱乐再次望向姚广孝,郑重道:“师傅,现在你该相信本王的判断了吧?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们都不能让它发生!” “王爷所言有理,是贫僧有失考虑。” 姚广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朱乐又沉声道:“师傅不必在这件事上自责,当务之急,先做两手安排,一个是让三子马上前往京师守孝,二个是广告民众和诸军,朝廷要本王带病进京。” “王爷这是要挟裹大势?” 姚广孝看着朱乐,似乎明白了什么。 “本王带病进京,又是瘟疫,你说朱允炆会接受吗?” 朱乐饶有兴趣的反问了一句,又道:“假如本王再宣言一地为一国,朝廷会怎么看本王?” “一地为一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