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们家老五说了,书房不能拆,往后啊,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分子呢.” 这年代,知识分子的重量可不轻啊。 没看到阎埠贵一个小学老师,都清高骄傲得不行么? 再有就是隔壁大杂院的谭老师,她家孩子杜建民那么调皮捣蛋,做了那么多坏事,邻居们都能忍着呢。 换做是一般人家,邻居们早就把谭老师她们家给拆了。 所以,凡是知识分子或者跟知识分子沾边的人或事儿,那都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听到周红梅的话,易大妈她们恨不得怼回去:够了啊,还说这事儿? 然而王大娘却笑呵呵地讨好着道: “红梅姐说的太对了,书房那是风水宝地,您看看什么时候也让我们家盼儿几个孩子去沾沾光?” 一众邻居们顿时冲王大娘怒目而视:叛徒! 狗腿子啊! 接着,好几个有孩子的邻居,也先后当了叛徒。 聪明的人,更是直接拍胸脯应下,当即出门去帮周红梅打听房子的事情了。 看得易大妈、刘大妈和阎大妈三人目瞪口呆。 毕竟她们三人地位不同,前两者家底厚实,犯不着讨好周红梅,后者则是孩子教育得还不错,也用不着去那劳什子书房沾光什么的。 周红梅心情顿时大好,抱着小团子返回了家里。 院子里还是太热了,家里更凉快一些。 没办法啊,许多年家可是有冰块降温呢,舒服得很。 听到周红梅临走前还吐槽这么一句,易大妈三人脸色更黑了。 特么的,又被她装到了。 真是可恶! 城外的姚家坝,许多年驱车把他三哥三人送了回来。 下车之后,他从车后座这边提了两个大袋子下来。 “三哥四哥,这些是粗粮,你们暂时先吃着用着,千万别给我省。” “特别是四哥,你现在还没娶媳妇,看你这么瘦,得把身体养好了再说。” “关于房子的事情,我这边会尽快搞掂,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一个月内可以解决。” 袋子里面的东西,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中药材,那是给到许百年两兄弟调养身体用的。 粮食是许多年从家里带过来的,药材则是刚才在药店里买的。 两兄弟自己也不懂这些,只是感动地看着许多年,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的话。 虽说他们是亲兄弟,不应该说谢谢,但他们除了说谢谢,又还能做什么呢? 受人恩惠,一句谢谢都那么难么? 很显然,两兄弟并不是白眼狼。 老实巴交的人,更懂得感恩。 姚春喜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感激之情,所以也是说着谢谢的话。 “还有,那个谁,许仁贵再敢欺负你们,你们可不要再默不吭声了。” 叮嘱了一下,许多年觉得还有些不太放心。 不过,许百年两兄弟已经应了下来,表示肯定不会再让他们欺负自己的了。 即便如此,许多年还是开着汽车,带着两兄弟去了一趟生产队队长家里坐了一会儿,然后才离开。 事情已经交代下去了,那么生产队这边如果真不帮忙,那么到时候真出事了,别怪他许多年言之不预了。 回到猛虎中队集训地,彭志刚他们满脸的问题和好奇。 奈何赵君遥就在旁边,部队的规矩更重要一些,所以大家只好忍着没吭声。 直到休息的间隙,彭志刚他们这才一窝蜂地围了上来,想要了解一下后续的情况。 毕竟这年头认亲可不是常有的事情啊。 往前推十多年,刚解放和建国那会儿,倒是有不少人家在找亲戚什么的。 毕竟三四十年代可是战火纷飞的时代,多少人的家庭支离破碎,像老许家这样的家庭简直不要太多。 像康永松、程仲云等等家庭,哪个不是支离破碎的样子? 许多年轻描淡写地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情况,给大家伙上了一节语文的阅读理解课程,教他们是如何总结事情经过的。 接着,他便跟赵君遥打听房子分配的问题。 “赵队,您也知道,我家现在这个情况,自个儿去买房子,多少有些不合适.” 如果许多年只是在设计院工作,那么他去买房子,问题不大。 但他现在是副主任,再去买房子的话,就得考虑一下影响了。 其次嘛,他现在大小是一个领导了,再住在九十五号院,多少有些不合适了。 碍于他是领导身份,每次面对他家吃大餐,香喷喷的肉充斥整个院子,邻居们都选择默不吭声。 但是时间一长,许多年觉得这个怨气终究会爆炸。 与其这样,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搬出来。 当然了,就算是搬出九十五号院,许多年也不乐意搬太远。 因为家里四个孩子,周红梅肯定得过来家里帮忙照顾啊。 如果离九十五号院太远,那么让周红梅跟老许两位老人一直分开,那许多年这个当儿子也太失败了。 再者说了,时间一长,就算老许不生气,许大年他们这些兄弟会没有怨气么? 至于说把杨秋红这个丈母娘喊来,也不是那么合适。 让老人分居,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这就是不孝了。 “我帮你留意一下吧。” 赵君遥也明白,但目前真的没有合适的房子,如果有,他肯定会立马分配啊。 “谢谢赵队!” 当天结束训练之后,许多年骑着二八大杠回到家,九十五号院已经彻底炸锅了。 附近好几个大杂院的大妈小媳妇们,都过来了。 老许家发生那么大的事情,肯定得来看看稀奇啊。 尽管许百年两兄弟并不在,但邻居们依然没有离开,还在乐呵呵地讨论着。 见到许多年走进客厅,周红梅拉着他到一旁说起了房子的事情。 京城大妈们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谁家出什么事情了,不到半天的功夫,指定能传出去老远。 拿老许家今天的事情来举例,南锣鼓巷附近几条巷子,甚至是护国寺、北新桥等地方,基本上都知道了。 所以,谁家要是搬家,谁家房子要空出来了,就没有大妈们不知道的事儿。 在消息传递这一块儿,还得是大妈们最清楚,街道办有些时候都赶不上。 “老五,我跟你说啊,咱们南锣鼓巷隔壁的府学胡同那边就有一处大杂院的房子要卖,距离也不远,拢共才五百米” “还有就是咱们对面那边的北河胡同也有一处宅院,那是周华章教授家,听说他家要搬南方去了,不在清华这边教学了.” “不过这周教授家是一处独立四合院,听说价格要一千多呢,我们家可买不起.” “另外就是鼓楼街那边也有一处大杂院的房子,听说是正房呢,拢共有五间” 听完周红梅的话,许多年也是眼前一亮。 其他两处房子倒是没什么,但北河胡同的周华章教授家,他可是非常有印象啊。 那是一处独立四合院,不跟其他四合院挨着,二进的微型小院,虽说不大,但地理位置极佳,出行也极为方便。 周华章这个人,许多年也听说过,那是清华的三级教授,人家工资老高了。 众所周知,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其中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 北大的数学系主任段学复教授就是一级教授,工资就是三百四十五元。 而周华章是三级教授,工资就是三百二十七元。 不缺钱,地位也极高,房子又十分好。 所以这样一处房子,许多年够得着么? “妈,我知道了,这样吧,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许多年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搏一搏。 努力一把,万一成了呢? 毕竟他也是一个拿了个人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的士兵了,虽说有可能够不着,但他都还没有申请过,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很快,秦淮茹也下班到家了。 小豆包和小团子就从她们爸爸怀里下来,然后要她们妈妈抱抱。 两个孩子可是家里的团宠,不管是谁,都很喜欢她们两姐妹。 谁让她们长得粉雕玉琢,十分可爱呢? 抱着俩孩子的秦淮茹,还没来得及给龙凤胎喂奶,许多年就拉着她小声商量了起来。 当她听到许多年准备申请周华章那套独立四合院时,直接惊呆了。 在九十五号院生活了两年,秦淮茹对周边环境可不是一无所知啊。 南锣鼓巷虽大,但这里也靠近皇城啊。 两公里就到了故宫,非常近了。 而周华章所在的北河胡同那处四合院,更加靠近故宫了。 毕竟北河胡同就在北河沿大街上,往西斜着走几百米,就是景山公园了。 沿着北河沿大街走到九百米到五四大街,就可以斜穿过去,到了景山前街,这里就是故宫后门了。 所以,放到前朝,北河胡同这地方,那就是京城皇城根了啊。 “孩子她爸,我们真的能搬过去那边么?” 秦淮茹激动不已,同时有些担忧地问道。 她可不想空欢喜一场啊。 北河胡同虽然跟南锣鼓巷隔着一条地安门东大街,但也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也确定不了,只是提前跟你说一声。” 许多年呵呵笑道,“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总归要申请一下,看有没有可能。” “不过,这件事我刚才也跟妈说了,让她不要对外说出去,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说。” 听到此话,秦淮茹顿时急忙点头。 那肯定要保密了,要不然,有些满肚子坏水的人,去搞破坏的话,还真的有可能成不了。 甭管是花钱买也好,又或者是单位分配也罢,总归是一套好房子。 轧钢厂的工人陆陆续续地回到九十五号院了,中院变得更加热闹了。 贾东旭听说了老许家的事儿,暗骂一句晦气! 原本老许家在九十五号院就已经够牛逼了。 毕竟老许家一共三个儿子,其中许多年还是主任,秦淮茹也是干事。 现在可倒好,还特么多出来两个儿子,五大金刚啊。 那往后周红梅就算在九十五号院横着走,也没人敢欺负了。 只不过,贾东旭听说许百年两兄弟很矮,却又突然笑了出来:活该!(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