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浅没有回头,但因为靠在椅背上,她能清晰地听到身后有人拆开纸条,然后轻笑了一声。 不一会儿,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纸条从身后飘到了她的课桌上。 苏浅瞟了一眼专注批改作业的班主任,在桌子底下展开纸条,不禁笑了起来。 萧时夜回道,“没事。” 从那时起,两人便养成了传纸条的习惯。苏浅话不多,但在毕业班这一年里,她和萧时夜传了不少纸条。萧时夜耐心十足,无论苏浅递来的纸条内容多寡,他都会回复,包括苏浅询问某些问题时的简单一个“对”,以及详细到要写好几页纸的解题步骤。 可以说,萧时夜既像神仙般无所不能,又像度娘般无所不知。 苏浅从未留意过那些传来传去的纸条,也没想过自己递出的纸条都去了哪里。然而时隔七年,她竟然再次见到了当年稚嫩的笔迹。从那张写着“谢谢班长”的便利贴开始,她写给萧时夜的每一张纸条,都被完整的、毫无折痕地按顺序贴在一本册子的每一个空白处。 然而,苏浅几乎承受不住这震撼而险些倒地的,不是那些被贴得整整齐齐的纸条,而是这本册子本身。 萧时夜为这册子加了一个封面,使得苏浅没能第一时间认出来。但她只是随意一翻,就立刻认出这正是她自己的画册。 曾几何时,这也算是苏浅引以为傲的事。尽管那时她只是个高中生,但因频繁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在烘焙领域初露锋芒。终于,在一次颇有影响力的赛事中,苏浅得到了一个大奖,还成功登上了报道她的第一本杂志。 那段时间,她的生活仿佛被鲜花与掌声铺满,前途一片光明。她曾经也梦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与萧时夜匹配的优秀之人。然而,自两年前开始,这条光明的道路便在她眼前消失殆尽…… 苏浅在那场车祸后陷入了漫长的抑郁期,再也没有人敢提起烘焙的任何话题。家里的烤箱、模具、打蛋器、裱花袋和面粉统统被塞进了阴暗的储物间。她从沪大的食品学院退了学,很快申请了国外的学校。 这些曾经出自她手的烘焙作品,这本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烘焙记录册,就像一把钥匙,突然将她逃避了两年、尘封已久的记忆全都展现在眼前。记忆鲜明,无处可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