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汪元量的期盼-《靖天下》


    第(2/3)页

    那个时候,虞醒就可以考虑北伐了。

    *******

    大都。

    汪元量正在写日记。

    他写日记越来越熟练,笔法也越来越老练,将最近听到的消息,在脑海之中反复思量,想要找出其中的关键。

    迟迟不能下笔。

    不是汪元量不知道该怎么写。

    实在这一段大都情况特别复杂。

    自从安南战败,太子真金监国之后,真金太子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可谓天下欢腾。随即御史台在太子真金的命令下,派出十几路廉访使。监察天下,拿下不知道多少贪官污吏。

    一时间,大都政治为之一清。

    百姓负担减少。中统钞的币值都回升了一些。

    中统钞的抵押物,本质上就是大元朝廷的信用。真金太子监国,做出这么多事情。约束权贵,休养生息,减免赋税,便于百姓生活。

    元朝的政治自然就好了起来。

    问题是,前天有一个小道消息疯传大都。

    有御史上书,请真金太子,英明神武,当王天下,请忽必烈禅位。这一封奏疏被压尚书省了。

    这一件事情,怎么想,怎么奇怪?

    前文说过,忽必烈儿子生的多,死的也多,剩下的能力与威望,根本没有办法与真金太子比,脱欢倒是有心气争一争,但是下场如何?

    可以说脱欢身陷云南之后,大都上下就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真金太子一定是下一任大汗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很奇怪。

    真金已经是太子,岂能不是下一任大汗。

    但是不要考虑蒙古人的习惯,蒙古人从来没有太子。蒙古人每一次政权交接,都有很多风波。让很多蒙古人相信真金能成为下一任大汗,并不是真金太子的名位。而是忽必烈的儿子之中,的确没有出彩的了。

    这一件事情成为中外蒙汉共识之后,再加上忽必烈让真金太子监国,将天下大权交给了真金太子。除却军队与怯薛之外,几乎全部交给了真金。这种情况下,真金太子为什么要搞出这一件事情?

    皇位已经是他的。他要做的仅仅是等待而已。

    他就这么等不及吗?

    忽必烈已经六十多了,都快七十了。按蒙古人寿命来算,没有几年可活了。

    想想就不可能。

    那么又是谁人上奏吗?

    用心何在?

    为什么事尚未发,就传遍了整个大都,似乎唯恐别人不知道一样。

    汪元量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恐怕,有人想搞死真金太子。”

    “到底是何人啊?”

    其实也很明白。

    真金太子一系列改革,打得是谁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