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南庆府-《靖天下》


    第(3/3)页

    “不错。就叫南庆。”虞醒说到。

    谢翱本意是叫江庆。不过叫西庆,或者南庆都没有问题,他自然不会反驳。

    “殿下英明。”

    于是这个名字就定下来了。

    并且虞醒做出重要规划,南庆府从西海路划为政事堂直辖,成为云南第八府。

    这也是行政划分上必然之举,让云南掌控南庆府,就对缅甸有了战略优势。一旦西海路有事,能够极是平叛。

    乔坚也准备交接。虞醒要带着乔坚南征。

    郭英杰难担大任,就要看乔坚行不行了。

    就在虞醒正准备南下的事情。忽然传来消息。

    虞醒看过,不由一笑:“小儿辈已破贼矣。”

    正是张舜卿的捷报。

    *******

    十几日前。

    从大理,永昌等地抽调的三个营陆续到了蒲甘。

    张舜卿的心就按捺不住了。

    这一段时间,张舜卿在卑缪北建立一道防线。将缅军作为防线主力,汉军本部作为后备力量,快速机动,等防线突破之后,将敌人打回去。

    或者预备可能有的倒戈。

    但是,张舜卿忽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双方相持了。

    虽然说缅军是张舜卿一手训练的,但并不妨碍张舜卿鄙视这些人。

    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语言不通,热带环境问题,长时间露天训练,在中国很多地方,下面人只会说,晒死了。但是在缅甸,是真会晒死人的。

    除却这些问题外,还有很文化人种问题。

    在佛教影响下,热带民众的生活方式,带着一种自由散漫,很难让他们如中国,或者云南人一样令行禁止。

    并不是说这人训练不出精锐。

    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现在显然不够。

    只是在战场上,张舜卿忽然发现,其实这些军队表现不错。

    并不是张舜卿对缅军的实力判断有误。而是对古里麾下将士的判断有误,在防守状态下,缅军下定决心,还是有一点成效的。张舜卿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缅军倒戈,并没有出现。

    这里有很多原因。

    绍夫人的影响力,自然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些张舜卿没有认识到的东西,那就是缅甸政治制度与云南政治制度的不同。

    缅甸政治制度,是正儿八经的封建奴隶制度,或者说封建农奴制度,各地被贵族管理,贵族下面有各村的头人。这头人分为两种,缅族,与非缅族的。

    前者就是贵族的家臣。后者就是如同土司一样,只要缴纳赋税,服兵役。一切都自己管理自己。

    缅甸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大军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样来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