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厢军-《靖天下》


    第(2/3)页

    虞醒说道:“叫他们过来。”

    “是。”王四端说道。

    片刻之后,两人从枢密院匆匆赶来了。

    虞醒随口问了他们几个关于他们本职工作的任务,两人对答如流,基本合格。

    “天下人才一石,江南独占七斗。”虞醒内心中忍不住想到。

    明初南北榜案,将南北之间的差距用决然的手段撕开了。

    但是这种南北差距,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虞醒现在就明显感受到了。

    张信郎,洪安两人不过中低级军官,甚至谈不上人才,但是将他们放在枢密院要职上,也很称职。但是云南本地人中,这样的人就是人才了。

    这就是民风与教育的差距。

    宋代文风之盛,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出名的。张信郎与洪安,不要看是武将出身,但也读过一些书的。就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而云南之前情况类似唐代,大族横行,如段,高,杨,白,吕之类。除却这些人家之外,其他百姓是很难有书读的,唯一读书的渠道,大抵是去当和尚。得到上师看重。才能读佛经。

    而北方以蒙古人对地方的经营,北方的文化事业能有多好?

    相比之下,江南,或者说南宋核心版图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我现在给你们一个选择,”虞醒说道:“朝廷修路,需要一支专司修路的厢军,从之前降军中选人。你们愿意出任厢军指挥使吗?”

    宋朝就有很多这种专门干活的军队,专门修黄河的军队,专门修运河的军队等等,这都在厢军序列。

    “末将愿意。”洪安大声说道。

    比起张信郎,洪安的文化水平低一些。

    在枢密院混得也不好。

    张信郎好歹在元朝混过官场,对一些事情,该怎么处置,有自己的章法。

    而洪安就不一样了。

    洪安不过是低级军官,让他管军还行,一下子放在关键位置上,就有些麻爪。

    洪安作为军功司主事。

    记录军功不难,难得是后面的人。

    他们作为降将,在云南是无根浮萍,汉军之中,敢闹事的刺头都是有背景有靠山。换句话,真没有背景与靠山的将领也不敢闹。

    洪安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他如果不秉公处置,他这个人位置坐不稳,而他如果坚持原则,很多事情就过不去。

    官场上很多时候,就是欺软怕硬。

    现在有几乎出去带兵,哪怕是厢军,他也愿意。

    “末将愿意。”张信郎稍稍慢了一拍说道。

    其实张信郎,并没有多想。他最近在努力想赵文靠拢,赵文作为枢密院掌书记,负责庶务。张信郎如果能投入他的门下,将来很多事情都好办多了。

    只是,张信郎更清楚。上面能将你叫过来,好声好气的询问。

    就不能不识抬举。

    “好。”虞醒说道:“建立滇西路军,暂定编制为两万人。张信郎为滇西路军指挥使,洪安为副指挥使。”

    “下面直接设营。你可以直接去矿工中招兵,甚至包括囚徒,我可以答应你,在修完从永昌到江头城路,各级人员想要退伍的话,可以直接沿路安置,给遣散费,安排开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