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在临安失陷之后,大宋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是各地纷纷投降,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大势已去,觉得赵官家谢太后都投降了。他们为谁战斗到底? 如果为了赵家一家一姓之天下? 为了别家之产业,何苦赔上自己一家人的性命? 但是在虞醒的理论之中,赵家天下算得了什么? 大宋又算得了什么? 天水赵氏就是死绝了,也不过一家一姓之天下。 大宋可以亡。可以灭。 但是天下不可亡。 中国不可以亡。 仅此一论,胜过十万雄兵。 还想要考察一下虞醒的赵立,一下子决定了。空白圣旨送出去。 虞醒拿着手中光滑卷轴,却觉得手心发烫。 他拿得不是一卷圣旨, 而是整个四川,自从宋元开战以来,四十多年,无数死节将士的希望, 是大宋西南方向宋军最高指挥权,是眼前老者还能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是一定要打败鞑子的重任。 虞醒合上圣旨,重新放好。 赵立有些失望说道:“使君不可受旨吗?” “不,”虞醒说道:“我不是不肯,是现在不是时候。这一封圣旨一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那时候不仅仅让我们自己知道,也会让鞑子知道,让天下人知道了。” 虞醒很感激他的信任与支持,但是奈何,现在还真用不上这一封圣旨。 虞醒所在的地区,本来就不是宋朝原本的领地,大宋的名义,在这里也不是那么好用。这些夷人信服虞醒,并不是因为虞醒是大宋的官。而是虞醒打服了他们。 而且虞醒现在还处于蛰伏期。 虽然虞醒知道,他迟早会暴露在鞑子的视线之内,但能隐藏一段时间就隐藏一段时间。 这封圣旨,最大作用不是在现在,而是在传统大宋统治区。 这就需要时间了。 赵立明白虞醒的想法,说道:“遵使君令。老朽历任七任县令,一任通判,自问熟悉庶务,冒昧向使君求一官半职。还请使君开恩。” 虞醒大喜过望。 说实话,乔坚固然有能力,经验太少了。 乔坚之前不过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已。 而赵立这履历,就知道是熟手。最熟悉这个时代的官僚。也是虞醒最需要的人才。 今日之局面,赵立哪里是在求官,而是求赴汤蹈火的资格。 “公子,”李鹤说道,“还有四十五名读书人从泸州而来,投奔公子。愿意与鞑子战斗到底。” “好,太好了。”虞醒说道:“这解了我燃眉之急。” 虞想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办事的官员,特别是文官。这一批人在,最少乔坚免于累死的下场。 虞醒郑重地说道:“还请赵公就任敦州通判。” 第(2/3)页